”何自新思量半晌,無言可對,勉強支吾道:“做舉業的不消解到這個田地。
”珠川又道:“小女常說《四書》中最易解的莫如《
”何自新笑道:“這有何難解?”珠川道:“小女說,既雲不見諸侯,何故又見梁惠王?”何自新面紅語塞。
珠川見他蒨促,且隻把酒來斟勸。
原來那何自新因聞媒婆誇獎随小姐文才,故有意把話盤問員外,哪知反被小姐難倒了。
當下見不是頭,即起身告辭。
珠川送别了他,回進内室,瑤姿笑道:“此人經書也不曉得,說什名士?”珠川道:“他既沒才學,如何中了舉人?”瑤姿歎道:“考試無常,虛名難信,大抵如斯。
”正是: 盜名欺世,妝喬做勢。
一經考問,胸無半字。
自此瑤姿常與侍兒綠鬟笑話那何自新,說道:“母舅但慕其虛名,哪知他這般有名無實。
”忽一日,接到郗公書信一封,并寄到雙魚癿一枚。
珠川與瑤姿展書看時,上寫道:前承以姻事見托,今弟已為姊丈覓得一快婿,即弟向日所言何郎。
弟今親炙其人,親讀其文,可謂名下無虛士。
以此配我甥女,真不愧雙玉矣。
謹先将聘物馳報,餘容歸時晤悉。
瑤姿看畢,大驚失色,對父親道:“母舅是有眼力的,如何這等草率。
百年大事,豈可徒信虛名?”珠川道:“書上說親讀其文,或者此人貌陋口讷,胸中卻有文才。
”瑤姿道:“經書不解之人,安得有文才,其文一定是假的。
母舅被他哄了。
”說罷,潸然淚下。
珠川見女兒心中不願,便修書一封,璧還原聘。
即着來人速赴臨安,回複郗公去了。
且說何嗣薪自在臨安别過郗公,即密至富一陽一城中,尋訪到随家門首。
早見一個長須老者,方巾闊服,背後從人跟着,走入門去。
聽得門上人說道:“員外回來了。
”嗣薪想道:“随員外我倒見了,隻是小姐如何得見?”正躊躇間,隻見鄰家一個小兒,望着随家側邊一條小巷内走,口中說道:“我到随家後花園裡閑耍去。
”那鄰家的婦人吩咐道:“他家今日有内眷們在園中遊玩,你去不可啰唣。
”嗣薪聽了,想道:“這個有些機會。
”便随着那小兒,一徑闖入園中,東張西望。
忽聽得遠遠地有女郎笑語之聲,嗣薪慌忙伏在花一陰一深處,偷眼瞧看。
隻見一個青衣小婢把手向後招着,叫道:“小姐這裡來。
”随後見一女郎走來,年可十五六歲。
你道她怎生模樣? 傅粉過濃,塗脂太厚。
姿色既非美麗,體态亦甚平常。
撲蝶打莺難言莊重,穿花折柳殊欠幽閑。
亂蹴弓鞋有何急事,頻搖纨扇豈是暑天。
侍婢屢呼,怕不似枝吟黃鳥千般媚;雲鬟數整,比不得髻挽巫山一片青。
原來那小姐不是瑤姿,乃郗公之女嬌枝,那日來探望随家表姊,取便從後園而入,故此園門大開。
瑤姿接着,便陪她在花園中閑步,卻因員外呼喚,偶然人内。
嬌枝自與小婢采花撲蝶閑耍,不期被嗣薪窺見,竟錯認是瑤姿小姐。
當下嬌枝閑耍一回,攜着小婢自進去了。
嗣薪偷看多時,大失所望。
想道:“有才的必有雅緻,這般光景,恐内才也未必佳。
我被郗老誤了也。
”又想道:“或者是瑤姿小姐的姊妹,不就是瑤姿也未可知。
”正在疑慮,隻見那青衣小婢從花一陰一裡奔将來,見了嗣薪,驚問道:“你曾拾得一隻花簪麼?”嗣薪道:“什麼花簪?”小婢道:“我小姐失了頭上花簪,想因折花被花枝摘落了。
你這人是哪裡來的?若拾得簪兒,可還了我。
”嗣薪道:“我不曾見什花簪。
”小婢聽說,回身便走。
嗣薪趕上,低聲問道:“我問你,你家小姐可叫做瑤姿麼?”小婢一頭走,一頭應道:“正是嬌枝小姐。
”嗣薪又問道:“瑤姿小姐可是會做詩的麼?”小婢遙應道:“嬌枝小姐隻略識幾個字,哪裡會做詩?”嗣薪聽罷,十分愁悶,怏怏地走出園門。
即日離了富一陽一城,仍回臨安;日寓。
心中甚怨郗公見欺,一時做差了事。
正是: 媒妁原不錯,兩邊都認差。
隻因名字混,弄得眼兒花。
卻說郗公在靈隐寺寓中聞嗣薪已回舊寓,卻不見他過來相會。
正想要去問他,忽然接得随員外書信一封,并送還原來聘物。
郗公見聘物送還,心裡大疑,忙拆書觀看,書上寫道:接來教,極荷厚愛。
但老舅所言何郎,弟近日曾會過。
觀其人物,聆其談吐,竊以為有名無實,不足當坦腹之選。
小女頗非笑之。
此系百年大事,未可造次。
望老舅更為裁酌。
原聘謹璧還,幸照入,不盡。
郗公看罷,吃了一驚,道:“這般一個快婿,如何還不中意?我既受了他聘,怎好又去還他?”心中懊惱,自己埋怨道:“這原是我差,不是我的女兒,原不該喬做主張。
”沉吟了半晌,隻得去請原媒僧官來,把這話告訴他。
僧官道:“便是何相公兩日也不偢不睬,好像有什不樂的光景,不知何故?大約婚姻須要兩願,老爺要還他聘物若難于啟齒,待小僧陪去代為宛轉何如?”郗公道:“如此甚好。
”便袖了雙魚,同着僧官來到嗣薪寓中,相見了,動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