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滅之後,楚、漢分争,又并入于漢。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
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推其緻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
桓帝禁锢善類,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将軍窦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
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窦武、陳蕃謀誅之,作事不密,反為所害。
中涓自此愈橫。
建甯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
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隻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将下來,蟠于椅上。
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
須臾,蛇不見了。
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
建甯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
光和元年,雌雞化雄。
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
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帝下诏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霓堕雞化,乃婦寺幹政之所緻,言頗切直。
帝覽奏歎息,因起更衣。
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裡。
後張讓、趙忠、封谞、段圭、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恽、郭勝十人朋比為奸,号為“十常侍”。
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緻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飄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
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顔,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
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角拜問姓名。
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
”言訖,化陣清風而去。
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号為“太平道人”。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
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
次後徒衆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将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門上。
青、幽、徐、冀、荊、揚、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内應。
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
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
”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州,馳書報封谞。
唐州乃徑赴省中告變。
帝召大将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幹人下獄。
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将軍”,張寶稱“地公将軍”,張梁稱“人公将軍”;申言于衆曰:“今漢運将終,大聖人出。
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
”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
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
何進奏帝火速降诏,令各處備禦,讨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将盧植、皇甫嵩、朱隽,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
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賊兵将至,召校尉鄒靖計議。
靖曰:“賊兵衆,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
”劉焉然其說,随即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支在涿縣。
玄德祖劉雄,父劉弘。
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屦織席為業。
家住本縣樓桑村。
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
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
”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
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瓒等為友。
及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