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七十九

首頁
    還移中書。

    中書移尚書,尚書乃下六部、郡國。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

    但使賢俊萃于一堂,速署參決,自免失政,豈必别官異坐而後無失政乎?故曰政貴得人不貴多,不如一省便。

    ”蒙古主深然之。

     閏月,己酉,以安吉州水,免公田租。

     十一月,丁醜,以嘉興、華亭兩縣水,免公田、民田租。

     陳宗禮疏言:“國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墜而加綏定,人心未嘗不可回也。

    ” 庚辰,诏犒賞襄、郢屯戍将士。

     癸未,蒙古命西夏管民官禁僧徒冒據民田。

     壬辰,蒙古申明勸課農桑賞罰之法。

     乙未,陳宗禮罷,尋卒。

     十二月,丙申朔,蒙古改司農司為大司農司,添設巡行勸農使、副各四員,以禦史中丞博啰兼大司農卿。

    安圖言博啰以台臣兼領,前無此例,蒙古主曰:“司農非細事,朕深喻此,故令博啰總之。

    ”尋以都水監隸大司農司。

     蒙古以趙良弼為秘書監、充國信使,使日本。

     丁未,金齒、骠國二部酋長内附于蒙古。

     蒙古以董文炳為山東路統軍副使,治沂州。

    沂與宋接壤,鎮兵仰内郡饷運。

    有诏和籴本部,文炳命收州縣所移文。

    衆懼違诏旨,文炳曰:“第止之。

    ”乃遣使入奏,略曰:“敵人接壤,知吾虛實,一不可;邊民供頓甚勞,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懼來者,三不可。

    ”蒙古主大悟,罷之。

     蒙古張弘範言于史天澤曰:“今規取襄陽,周于圍而緩于攻者,計待其自斃也。

    然夏貴乘江漲送衣糧入城,我無禦之者。

    而江陵、歸、峽行旅休卒,道出襄陽者相繼,甯有自斃之時乎?若築萬山以斷其西,立栅灌子灘以絕其東,則速斃之道也。

    ”天澤從之,遂城萬山,徙弘範于鹿門。

    自是襄、樊道絕,糧援不繼。

     是歲,蒙古以應昌府及山東、淄、萊路饑,赈之。

    南京、河南兩路旱,減其賦。

     鹹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春,正月,乙醜朔,封皇子昰為建國公。

     召湯漢、洪天賜,不至。

     诏戒貪吏。

     己卯,蒙古以同簽河南行省事阿爾哈雅參知尚書省事。

    丙戌,蒙古高麗安撫阿哈等略地珍島,與林衍馀黨遇,多所亡失。

    中書省臣言,諜知珍島馀糧将竭,宜乘弱攻之;诏不許,令巡視險要,常為之備。

     壬辰,蒙古敕:“諸鳏寡孤獨疾病不能自薦者,官給廬舍、薪米。

    ” 二月,丁酉,蒙古發中都、真定、順天、河間、平、灤民二萬八千馀人築宮城。

     己亥,蒙古罷諸路轉運司入總管府,移陝蜀行中書省于興元。

     癸卯,蒙古以東京行省事趙璧為中書右丞。

     蒙古四川行省伊蘇岱爾言:“比因饑馑,盜賊滋多。

    若不顯戮一二,無以示懲。

    ”敕中書詳議。

    安圖奏曰:“強竊盜賊,一皆處死,恐非所宜。

    罪至死者,宜仍舊待報。

    ”從之。

     甲辰,蒙古命呼圖達爾持诏招谕高麗林衍馀黨裴仲孫。

     乙巳,蒙古大理等處宣慰都元帥保赫鼎、王傅庫庫岱等,謀毒殺皇子雲南王呼格齊,事覺,并伏誅。

     辛酉,蒙古敕:“凡訟而自匿及誣告人罪者,以其罪罪之。

    ” 三月,乙醜,蒙古增置河東、山西道按察司,改河東、陝西道為陝西、四川道,山北東、西道為山北、遼東道。

     甲申,蒙古主如上都。

     蒙古中書左丞許衡上疏論阿哈瑪特專權、罔上、蠹政、害民諸事,不報,因以老病請解機務。

    蒙古主不許,且命舉自代者。

    衡奏曰:“用人,天子之大柄也。

    臣下泛論其賢否則可,若授之以位,則當斷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漸。

    ”乙酉,拜衡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即燕京南城舊樞密院設學。

    衡聞命,喜曰;“此吾事也。

    ”因請征其弟子王梓、耶律有尚、姚燧等十二人為齋長。

    時所選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嚴如君臣。

    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善以開蔽,相其動息以為張弛。

    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少者則令習拜跪、揖讓、進退、應對。

    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幹遍。

    久之,諸生人人自以為得師。

     蒙古侍講學士圖克坦公履欲奏行科舉,知蒙古主于釋氏重教而輕禅,乃言懦亦有之;科舉類教,道學類禅。

    蒙古主怒,召姚樞、許衡與宰臣廷辨。

    董文忠自外入,蒙古主曰:“汝日誦《四書》,亦道學者。

    ”文忠對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經講孔、孟之道而為詩賦,何關修身,何益治國!由是海内之士,稍知從事實學。

    臣今所誦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謂道學!而俗儒守亡國馀習,欲行其說,故以是上惑聖聽。

    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國之本也。

    ”事遂止。

     是月,以和州、吉州、無為、鎮巢、安慶諸州、平江府饑,赈之。

     夏,四月,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