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等,謀立楚王元佐,頗間太子。
宰相呂端問疾禁中,見太子不在旁,疑有變,乃以笏書“大漸”字,令親密吏趣太子入侍。
及帝崩。
繼恩白後至中書召端,議所立。
端前知其謀,即绐繼恩,使入書閣檢太宗先賜墨诏,遂鎖之,亟入宮。
後謂曰:“宮車晏駕,立嗣以長,順也。
今将奈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豈容有異議邪?”後默然。
太子既即位,端平立殿下不拜,請扌卷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呼萬歲。
夏,四月,乙未朔,尊皇後為皇太後。
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鹹除之。
制曰:“先朝庶政,盡有成規,務在遵行,不敢失墜。
宜拔茂異之才,開谏诤之路。
”京朝官衣绯綠及二十年,并與改服色。
官未升朝亦聽叙賜绯紫自此始。
戊戌,始見群臣于崇政殿西序。
遼主命錄囚。
壬寅,發義倉赈南京。
癸卯,宰相呂端加右仆射。
改封弟元份壅王,元傑兖王,元偓封彭城郡王,元偁封安定郡王。
甲辰,以太子賓客李至為工部尚書,李沆為戶部侍郎,并參知政事。
丁未,中外郡臣進秩一等。
己酉,遼主如南京。
工部侍郎郭贽出知大名府。
翼日,求對,懇辭,帝曰:“魏地重寄,卿宜亟去。
”贽退,帝召輔臣問曰:“郭贽願留,如何?”對曰:“近例亦有之。
”帝曰:“朕初嗣位,命贽治大藩而不行,則何以使人!”卒遣之。
帝謂宰相曰:“朝行中頗有淹滞者,如梁周翰夙負詞名,三十年屈于衆僚;朕在宮府,多令楊億草箋奏,文理精當,宜即加擢。
”辛亥,以工部郎中、史館修撰周翰為駕部郎中、知制诰,著作郎、直集賢院億為左正言,館職并如故。
故事,入西閣皆中書召試制诰三篇,惟周翰不召試而命焉。
李應機者,嘗知鹹平縣。
帝尹開封時,遣散從以帖下縣,有所追捕,散從恃王勢,讙呼縣廷,應機怒曰:“汝所事者王也,我所事者王之父也,父之人可以笞子之人。
”杖之二十。
散從泣訴于王,王不答而默記其名。
及即位,擢應機通判益州,召登殿,謂曰:“朕方以西蜀為憂,故除卿與官,此未足為大任也。
有便宜事,密疏以聞。
”應機至州,未幾,有走馬入奏事。
前一日,知州餞之,應機故稱疾不會,走馬心已不平。
及暮,應機又謂走馬曰:“應機有密疏,欲附入奏,明日未可行也。
”走馬不知其受帝旨,愈怒,強應曰:“諾。
”明日,使謂應機曰:“某且行矣,願得所赍疏。
”應機曰:“疏不可與人傳也,當自來受。
”走馬雖怒甚,意欲積其驕橫狀訴于帝,乃詣應機廨舍,受疏以行。
既至,帝迎問曰:“李應機無恙乎?有疏乎?”走馬愕然失據,即對曰:“有。
”探懷出之,帝周覽稱善。
因問:“應機治行如何?”走馬踧,轉辭稱譽。
帝曰:“汝還語應機,所言事皆善,已行矣。
更有意見,盡當以聞。
蜀中無事,行召卿矣。
”頃之,召入,遷擢,數歲中至顯官。
應機為吏強敏,而貪财,多權詐,後帝察其為人,浸疏之。
進封交趾郡王黎桓為南平王。
辛酉,知制诰胡旦責授安遠節度行軍司馬。
旦與王繼恩等邪謀既露,帝新即位,未欲窮究,而旦草行慶制詞,頗恣胸臆,多所溢美,語複讪上,故先黜之。
五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丙寅,從郡臣請,始禦正殿視朝,退,禦後殿閱事,如常儀。
丁卯,诏谕内外文武郡臣:“自今人君有過、時政或虧、軍事否臧、民間利害,并許直言極谏,抗疏以聞。
”
己巳,遼诏平州決滞獄。
庚午,诏三司:“及歲稔,市籴以實倉廪。
”
壬申,罷江淮發運使,諸路轉運使司承受公事朝臣、使臣,悉召歸阙。
帝初聽政,務從簡易也。
甲戌,參知政事李昌齡,責授忠武節度行軍司馬;宣政使王繼恩,責授右監門衛将軍,均州安置;胡旦削籍,流浔州。
太宗之即位也,繼恩有力焉;自是寵遇莫比,乘間言事或薦外朝臣,故士大夫輕薄好進者辄與往來,每以多寶僧舍為期。
潘阆得官,亦繼恩所薦也;阆傾險士,嘗說繼恩乘間勸立儲貳,且言:“南衙自謂當立,立之将不德我;即議所立,宜立諸王之不當立者。
”南衙,謂帝也。
繼恩信其說,頗惑太宗,太宗訖立帝。
阆尋坐狂妄黜。
太宗疾革,繼恩與昌齡及旦更起邪謀,賴呂端覺之,謀不得逞。
帝既即位,加恩百官,繼恩又密托旦為褒詞。
旦已先坐黜,于是并逐三人。
籍繼恩家資,多得蜀土僣侈之物。
尋诏:“中外臣僚曾與繼恩交結通疏書者,一切不問。
”後二年,繼恩死于貶所。
甲申,帝謂輔臣曰:“宮中嫔禦頗多,幽閉可憫,朕已令給事歲深者悉放出。
”呂端等曰:“踐阼初首行此令,哲王之懿範也。
”
丁亥,立秦國夫人郭氏為皇後。
帝在儲位,每事謙讓,郭氏未嘗正妃号也。
庚寅,追尊母隴西夫人李氏為賢妃。
妃,真定人,乾州防禦使英之女,帝及楚王元佐,皆妃所生也。
是月,遼迪裡部殺詳衮而叛,遁于西北荒,蕭達蘭率輕騎追之,獲部族之半,因讨準布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