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十九

首頁
    币,求和于契丹,蹙國縻爵,姑息于保吉;謂主辱臣死為空言,以誣下罔上為己任。

    撰造祥瑞,假托鬼神,才畢東封,便議西幸,輕勞聖駕,虐害饑民,冀其無事往還,謂已大成勳績。

    是陛下以祖宗艱難之業,為佞邪僥幸之資,臣所以長歎痛哭也!” 時群臣數奏祥瑞,奭又上疏言:“五載巡狩,《虞書》常典;觀民設教,羲《易》明文。

    何須紫氣黃雲,始能封嶽;嘉禾異草,然後省方!今野雕山鹿,并形奏簡,秋旱冬雷,率皆稱賀。

    将以欺上天,則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則下民不可愚;将以欺後世,則後世必不信;腹非竊笑,有識盡然,上玷聖明,不為細也!”疏入,不報。

     大中祥符四年遼統和二十九年 春,正月,乙亥朔,遼主自高麗班師,所降諸城複叛。

    至貴州南峻嶺谷,大雨連日,馬駝皆疲,甲仗多遺棄,霁,乃得渡。

     陝西提點刑獄官言邠、甯、環、慶副都部署陳興縱所部禁兵劫盜,诏釋不誅,辛巳,徙知永興軍王嗣宗代之。

     邠州城東有靈應公廟,傍有山穴,群狐處焉,妖巫挾之為人禍福,凡水旱疾疫悉禱之。

    及嗣宗至,毀其廟,熏其穴,得數十狐,盡殺之,淫祀遂息。

     诏:“執事汾陰懈怠者,罪勿原。

    ” 癸未,代州言粟鬥十馀錢。

     乙酉,親習祀後土儀于崇德殿。

     丁亥,谒啟聖院太宗神禦殿、普安院元德皇後聖容,告将行也。

     己醜,遼主次鴨綠江。

    庚寅,皇後及皇弟楚王隆祐迎于來遠城。

     丁酉,車駕奏天書發京師。

    群臣言日上有黃氣如匹素,五色雲如蓋。

    是夕,次中牟縣。

     戊戌,次鄭州。

    命陳彭年、王曙同詳定邀駕詞狀。

     庚子,次鞏縣。

    判河陽張齊賢見于汜水頓,侍食畢,即還任。

     辛醜,過訾邨,設幄殿,奉置山陵神坐,帝靴袍拜哭奠獻。

    是日,有白霧起陵上,俄覆神幄,群臣以為帝哀慘所感。

    夕,次偃師縣。

     壬寅,至西京。

     甲辰,發西京,至慈澗頓,大官始進素膳。

    夕,次新安縣。

     二月,乙巳朔,次渑池縣。

     戊申,東京言獄空。

     壬子,出潼關,渡渭河,次嚴信倉,遣近臣祀西嶽。

     丙辰,次永安鎮,遣近臣祀河渎。

     丁巳,發永安鎮,群臣言有黃雲随天書辇。

    法駕入寶鼎縣奉祇宮。

     戊午,緻齋。

    召近臣登延慶亭,南望仙掌,北瞰龍門,自宮至脽,列植嘉樹,六師環宿,行阙旌旗帟幕照耀效次,眺覽久之。

     己未,寶鼎縣守臣言氵糞泉湧,有光如燭。

    庚申,群官宿祀所。

     辛酉,具法駕詣脽壇,夾路燎火,其光如晝,甬道盤屈,周以黃麾仗。

    至壇次,服衮冕,登壇,祀後土地祇,備三獻,奉天書于神坐之左,以太祖、太宗并配,悉如封禅禮。

    司天奏言黃氣繞壇,月重輪,衆星不見,惟大角光明。

    少頃,改服通天冠、绛紗袍,乘辇詣廟,登歌奠獻,省封石匮,遣官分奠諸神。

    登鄈丘亭,視汾河,望梁山,顧左右曰:“此漢武帝泛樓船處也。

    ”即日,還奉祇宮。

    诏以奉祇宮為太甯宮,增葺殿室,設後土聖母像,又遣官祭告河渎。

     壬戌,禦朝觐壇,受群臣朝賀。

    大赦天下,恩賜如東封例。

    建寶鼎縣為慶成軍,給複二年,賜天下酺三日。

    大宴穆清殿,賜父老酒食衣帛。

    帝作《汾陰二聖配飨銘》、《河渎》、《西海》等贊。

     癸亥,發慶成軍,觀氵糞泉。

    夕,次永安鎮。

     甲子,次河中府,幸舜廟,賜舜井名廣孝泉。

    度河橋,觀鐵牛。

    又幸河渎廟,登後亭,見民有操舟而漁,秉耒而耕者,帝曰:“百姓作業其樂乎!使吏無侵憂,則日用而不知矣。

    ” 召草澤李渎、劉巽;渎以疾辭,授巽大理評事,緻仕。

    渎,瑩子,淳澹好古,王旦、李宗谔與之世舊,每勸其仕,渎皆不答。

    于是直史館孫冕言其隐操,陳堯叟複薦之。

    既辭疾不至,遣内侍勞問,令長吏歲時存問。

     乙醜,禦宣恩樓觀酺。

     加号西嶽金天王曰順聖金天王,遣鴻胪少卿裴莊祭告。

    又诏葺夷、齊廟。

     丙寅,賜親王、輔臣、百官酺宴于行在尚書省,凡二日。

     戊辰,發河中府。

    己巳,次華陰縣,幸雲台觀觀陳抟畫像,除其觀田租。

    庚午,谒順聖金天王廟,群臣陪位,遣官分奠廟内諸神。

    又幸巨靈真君觀,并除其田租,宴從官父老于行宮之宣澤樓。

    召見華山隐士鄭隐、敷水隐士李甯,賜隐号曰貞晦先生。

     辛未,次阌鄉縣,召承天觀道士柴通玄,賜坐,問以無為之要,除其觀田租。

    通玄年百馀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