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十四

首頁
    難以立國,遂遣嶽飛收複,即非生事。

    ”聿興雲:“元帥欲見國書。

    ”遂以議事、迎請二聖二書授之。

    揭祿又問:“秦中丞安否?此人原在此軍中,煞是好人。

    ”良臣等對如初。

    聿興再雲:“奈何更求複故地?”繪雲:“以中間丞相惠書有雲:‘既欲不絕祭祀,豈肯過為吝愛,使不成國。

    ’是以江南敢再三懇告。

    若或不從,卻是使不成國。

    ”聿興雲:“大齊雖号皇帝,然隻是本朝一附庸,指揮使令,無不如意。

    ”又雲:“此去杭州,幾日可以往回?”繪雲:“星夜兼程,往回不過半月。

    ”聿興曰:“昨日書,元帥已令譯字,一二日可得見矣。

    ” 庚寅,诏信安郡王孟忠厚迎奉泰甯寺昭慈聖獻皇後禦容往穩便州軍安奉。

     壬辰,定國軍承宣使、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知秦州兼節制階、文州統制軍馬吳璘為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統制關外軍馬,明州觀察使、環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兼知慶陽府楊政為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陽府、同統制官關外軍馬兼節制成、鳳、興州,用宣撫使奏也。

    關師古之叛也,其所部階、成二州猶在,故命璘分領之。

    自富平敗後,五路之地悉屬僞齊,經略使虛名而已。

     癸巳,江東、淮西宣撫使劉光世引軍屯建康府。

     甲午,尚書戶部侍郎劉岑兼工部侍郎,中書舍人王居正兼禮部、兵部侍郎。

     初令江、浙民悉納折帛錢,用戶部侍郎梁汝嘉請也。

     是時行都月費錢百馀萬缗,且撥發軍馬,财無所出,故令民輸?全折,輸帛者半折見錢,每匹五千二百省,折帛錢自此益重。

    汝嘉等又請江、浙絲并折見錢,綿半折錢,諸路各委漕臣一員,計綱起發赴行在。

     遣侍禦史魏矼往劉光世、監察禦史田如鳌往張俊軍前計事。

     是時光世軍馬家渡,俊軍采石矶,帝命趨二人往援韓世忠,而光世等軍權相敵,且持私隙,莫肯協心。

    矼至光世軍中,谕之曰:“彼衆我寡,合力猶懼不支,況軍自為心,将何以戰!為諸公計,當減怨隙,不獨可以報國,身亦有利。

    ”光世意許,矼因勸之移書二帥以示無它,使為掎角。

    已而二帥皆複書交緻其情,光世遂以書奏于帝。

    于是光世移軍太平州。

     丙申,金人破濠州,守臣閤門宣贊舍人寇宏棄城走,右宣教郎、通判州事國奉卿為所殺。

     先是宏率軍民城守,城中兵少,大率以三人當一女頭,軍民與僧道相參,每十人為一甲,不得内顧。

    每一慢道,以二長刀監守,無故上下者殺之。

    宏晝夜巡行城上,北軍以沖車、雲梯攻城,作鐵錘,上施狼牙釘,有沿雲梯而上者,槌擊之,頭鍪與腦俱碎,屍積于城下,而北軍來者不止,凡八晝夜不休。

    宏知不可為,乃開北門,棄妻子,攜老母與寡嫂棄城而去,士卒從之者七十馀人。

    宏之出也,聲言發舟,欲以計破敵。

    奉卿信之,既而乃知欲為遁計,已登舟,不可入城矣。

    奉卿尤宏曰:“何不明言于我,攜一妾兩子,而棄之死地耶?”宏以奉卿為怨己,遂殺之。

    後以死事聞,贈官與蔭。

    宏既去,權兵馬钤轄丁成自南門投拜,兵馬都監魏進自東門投拜。

    金人問:“宏家屬何在?”成曰:“偕去矣。

    ”已而聞為成所匿,遂斬成于市,取宏、奉卿家屬置于軍中,以其将趙榮知州事。

     初,敵圍城急,将官楊照躍上角樓,以槍刺敵人執黑旗者,洞腹抽腸而死,照俄中流矢死。

    統領官丁元與金人遇于十八裡洲,金人圍之,元大呼,告其徒以毋得負國,于是一舟二百人皆被害,無得免者。

    事聞,并贈承信郎,錄其子雲。

     丁酉,執政進呈車駕進發頓宿次序。

    帝曰:“朕奉己至薄,況此行本以安民,豈可過為煩擾!又恐州縣以調夫修治道路為名,并緣為弊。

    ”趙鼎曰:“朝廷累行約束,丁甯備至。

    ”沈與求曰:“諸将之兵分屯江岸,而敵騎逡巡淮甸之間,恐久或生變,當遣嶽飛自上流取間道乘虛擊之,敵騎必有反顧之患。

    ”帝曰:“當如此措置,兵貴拙速,不宜巧遲,機事一失,恐成後悔,宜速谕之。

    ” 戊戌,帝登舟,發臨安府,奉天章閣祖宗神禦以行,主管殿前司公事劉錫、神武中軍統制楊沂中皆以其軍從。

    帝不以玩好自随,禦舟三十馀艘,所載書籍而已。

    帝既發,乃命六宮自溫州泛海往泉州。

    晚,泊臨平鎮。

     劉光世乞與韓世忠均支錢糧。

    帝曰:“諸将之兵,用命則一,其所支錢糧,豈容有異!此皆呂頤浩不公之弊。

    ”趙鼎曰:“朝廷舉措既當,諸将自服。

    今不公如此,必緻紛紛。

    乞下光世會合得錢米之數然後行。

    ”沈與求曰:“豈唯錢糧,至于賞罰亦然。

    惟至公可以服天下,故賞則知勸,罰則知畏。

    ”帝曰:“大臣不公,何以服衆!”鼎曰:“苟為不公,則賞雖厚,人不以為恩,罰雖嚴,人不以為威。

    ”帝曰:“朕親總六師,正當公示賞罰。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