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五十四

首頁
     “臣嘗平心而論,以為附和者或流而為僞,诋毀者或失其為真,或畏之而無敢竊議,則真僞舉無所别矣,是非何自而定乎?有人于此,行乎閨門,達乎鄉黨,其踐履可觀而不為僞行,其學術有用而不為空言,其見于事也,正直而不私,廉潔而無玷,既不矯激以為異,亦不詭随以為同,則真聖賢之道學也,豈不可尊尚哉?苟其學術之空虛而假此以蓋其短拙,踐履之不笃而借此以文其奸詐,或者又憑藉乎此以沽名譽而釣爵祿,甚者屢沽贓穢,士論之不齒,而夤緣假托以借重,則為此學之玷累爾。

    及人之竊議,則不知自反,又群起而攻之曰:彼其不樂道學也,彼其好傷善類也。

    彼此是非,紛呶不已,則為漢甘陵、唐牛李,國家将受其害,可不慮哉? “臣聞紹興間,谏臣陳公輔嘗言程颢、王安石之學皆有尚同之弊,高宗皇帝親灑宸翰,有曰:‘學者當以孔、孟為師。

    ’臣願陛下以高宗之言風厲天下,使天下皆師孔、孟。

    有志于學者,不必自相标榜,使衆人得而指目,亦不必以同門之故,更相庇護。

    是者從其為是,非者從其為非,朝廷亦惟是之從,惟善之取,而無彼此同異之說。

    聽言而觀行,因名而察實,錄其真而去其僞,則人知勉勵而無敢飾詐以求售矣。

    士風純而國是定,将必由此。

    ”帝是之,诏榜于朝堂。

     既而吏部郎官糜師旦,複請考核真僞,遷左司員外郎。

    又有張貴模者,指論《太極圖》,亦被賞擢。

     澹複上疏言:“朝廷之臣,熟知其邪迹,然亦不敢白發以招報複之禍。

    望明诏大臣,去其所當去者。

    ” 诏趙汝愚以觀文殿大學士罷祠。

     八月,己巳,诏内外諸軍主帥條奏武備邊防之策。

     九月,壬午朔,蠲臨安府水災貧民賦。

     甲申,金冊靜甯山神為鎮安公,呼圖裡巴山神為瑞聖公。

     乙酉,以久雨,決系囚。

     丙戌,金以知河間府事伊喇仲方為禦史大夫。

     辛卯,金主如秋山;冬,十月,丙辰,還都。

     乙醜,升秀州為嘉興府,舒州為安慶府,嘉州為嘉定府,英州為英德府。

     壬申,封子恭為安定郡王。

     金瓜勒佳清臣受命出師,偵如虛實,自選精兵一萬,進至合勒河。

    前隊宣徽使伊喇敏等,于栲栲泺攻營十四,下之,回迎大軍;屬部斜出,掩其所獲羊馬資物以歸。

    清臣遣人責其赕罰,北準布由此叛去,大侵掠。

     乙亥,金主命瓜勒佳衡行省于撫州,命選親軍武衛軍各五百人以從。

    十一月,戊子,清臣罷,命右丞相襄代之。

     初議征讨,清臣主其事,既而領軍出征,雖屢獲捷,而貪小利,遂緻北邊不甯者數歲。

     戊戌,加上太皇太後、太上皇、太上皇後尊号。

     乙巳,金以樞密使唐古貢、禦史大夫伊喇仲方、禮部尚書張暐等二十二人充計議官,凡軍事則議之。

     丙午,竄故相趙汝愚于永州。

     初,韓侂胄忌汝愚,必欲置之死。

    既罷宮觀,監察禦史胡纮遂上言:“汝愚倡引其徒,謀為不軌,乘龍授鼎,假夢為符。

    ”因條奏其十不遜,且及徐誼。

    诏責汝愚永州安置,誼南安軍安置。

    時汪義端當制,遂用漢誅劉屈氂、唐戮李林甫事,迪功郎趙師召亦上書乞斬汝愚,帝不從。

    汝愚怡然就道,謂諸子曰:“觀侂胄之意,必欲殺我。

    我死,汝曹或可免也。

    ” 丁未,命宰執大閱。

     餘端禮、鄭僑言:“福建地狹人稠,無以贍養,生子多不舉。

    福建提舉宋之瑞乞免鬻建、劍、汀郡沒官田,收其租,助民舉子之費。

    ”從之。

     十二月,乙卯,金主命招撫北邊軍民。

     戊午,金禮部尚書張暐等進《大金儀禮》。

     丁卯,金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滏陽趙秉文,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

    金主召問,言頗差異,命知大興府事内族膏等鞫之。

    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遍數交遊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禦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議。

    ”庭筠等皆下獄、決罰有差。

    有司論秉文上疏狂妄,法當追解,金主不欲以言罪人,特免之。

    當時為之語曰:“古有朱雲,今有秉文。

    朱雲攀檻,秉文攀人。

    ”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

     乙亥,金诏加五鎮、四渎王爵。

     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朱熹,始以廟議自劾,不許;以疾再乞休緻,诏:“辭職謝事,非朕優賢之意,依舊秘閣修撰。

    ” 是月,金右丞相襄率驸馬都尉布薩揆等自臨潢進軍大鹽泺,分兵攻取諸營。

     金完顔守貞既罷相出守,胥持國等猶忌之。

    俄有言守貞在政府日,嘗與近侍竊言宮掖事而妄稱奏下。

    金主命有司鞫問,守貞款伏。

    奪官一階,解職,遣中使持诏切責之,仍以守貞不公事宣谕百官于尚書省。

     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 春,正月,甲申,金大鹽泺群牧使伊喇伊都等為廣吉喇部兵所敗,死之。

     丁亥,金國子學齋長張守愚上《平邊議》,特授本學教授,以其議付史館。

     庚寅,以餘端禮為左丞相,京镗為右丞相,謝深甫參知政事,鄭僑知樞密院事,何澹同知樞密院事。

     趙汝愚行至衡州,病作。

    衡守錢鍪,承韓侂胄風旨,窘辱百端;庚子,汝愚暴卒。

    天下冤之。

    帝命追複原官,許歸葬,中書舍人吳宗旦繳還複官之命。

     汝愚學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