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何真使速降,遂航海趨潮州。
夏,四月,辛醜朔,真遣都事劉克佐詣軍門,籍郡縣戶口奉表降。
永忠以聞,明帝诏褒真曰:“朕惟古豪傑,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擁兵據險,角立群雄間,非真主不屈,此漢、唐名臣,于今未見,朕方興嗟。
爾真連數郡之衆,乃不煩一兵,不費一镞,保境來歸,雖窦、李奚讓焉!”永忠抵東莞,真率官屬郊迎勞,遂奉诏入朝,擢真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真既降,明指揮陸仲亨以兵下連州、肇慶諸路,廣東悉定。
丙午,隕霜殺菽。
丁未,明始祫祭太廟。
免山東田租三年。
戊申,明徐達、常遇春等自虎牢關入洛陽,托音特穆爾以兵五萬陣洛水北,遇春單騎突陣,銳卒二十馀騎攢槊刺遇春,遇春一矢殪其前鋒,大呼馳入,麾下壯士從之,托音特穆爾大敗。
梁王阿哩兖以河南降。
己酉,彗星沒。
丁巳,明楊璟克永州。
甲子,明帝如汴梁。
明徐達略定嵩、陝、陳、汝諸州,遣都督同知馮勝搗潼關。
李思齊棄其辎重奔鳳翔,張良弼奔鄜城。
五月,明師入關,西略至華州。
明廖永忠進取廣西,至梧州,達噜噶齊拜珠降。
遂徇下浔州、柳州,遣朱亮祖會楊璟收未下州郡。
辛卯,明改汴梁路為開封府。
召徐達至行在。
六月,庚子朔,達入見,明帝置酒勞之,且謀北伐。
達曰:“大軍平齊魯,掃河洛,庫庫特穆爾逡巡觀望,潼關既克,李思齊狼狽西奔,元聲援已絕。
今乘勝直搗元都,可不戰有也。
”明帝曰:“善!”達複進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窮追之乎?”明帝曰:“氣運有勝衰,彼今衰矣,不煩窮兵。
出塞之後,固守以防其侵轶可也。
”
徐溝地震。
甲寅,雷雨中有火自天墜,焚大聖壽萬安寺。
壬戌,臨州、保德州地震,五日不止。
明師攻靖江,久不下,楊璟謂諸将曰:“彼所恃,西濠水耳,決其堤,破之必矣。
”乃遣指揮邱廣攻閘口關,殺守堤兵,盡決濠水,築土堤五道傅于城。
城中猶固守,急攻,克之。
先是參政張彬攻南關。
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入,立禁止之。
璟複移師徇彬州,降其兩江土官黃英、岑伯顔等,廖永忠亦克南甯、象州,廣西悉定。
秋,七月,癸酉,京城紅氣滿空,如火照人。
乙亥,京城黑氣起,百步内不見人。
辛卯,明帝将發汴梁,谕徐達等曰:“昔元之祖宗,有德格天,奄有九有。
及其子孫,罔恤民艱,天厭棄之。
君則有罪,民複何辜?前代革命之際,屠戮如仇,違天虐民,朕實不忍。
諸将克城之日,勿擄掠,勿焚蕩,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
元之宗戚,皆善待之。
庶幾上答天心,成朕伐罪救民之志。
”
戊申,命馮勝以右副将軍留守開封。
李思齊大會諸将于鳳翔。
時思齊總關、陝、秦、隴之師,西至吐蕃,東至商、雒,南至矶頭,北至環、慶,擁精甲十馀萬,惟與庫庫特穆爾幹戈相尋,明師日逼,大都勢危,坐視不救。
摩該、關保攻庫庫特穆爾于平陽。
是時庫庫特穆爾勢稍沮,而摩該、關保勢張甚,數請戰,庫庫不應,或師出即退。
閏月,己亥朔,庫庫諜知摩該分軍掠郡縣,即夜出師薄其營,掩擊之,大敗其衆,摩該、關保皆就擒。
庫庫特穆爾上疏自理,诏:“摩該、關保,間諜構兵,可治以軍法。
”摩該、關保皆被殺。
明大将軍徐達,副将軍常遇春,會師河陰,遣諸裨将分道渡河,徇河北地。
辛醜,取衛輝;癸卯,取彰德;丁未,取廣平。
師次臨清,使參政傅友德開陸道,通步騎,指揮顧時浚河,遂引而北。
丁巳,诏罷大撫軍院,誅知院事巴延特穆爾等,複命庫庫特穆爾仍前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孫翥、趙恒并複舊職,以兵從河北南讨,伊蘇以兵趨山東,圖噜兵出潼關,李思齊兵出七盤、金、商,以圖複汴、洛,皇太子悉總天下兵馬,裁決庶務。
壬戌,白虹貫日。
癸亥,罷内府河役。
明常遇春克德州,與徐達合兵取長蘆,扼直沽,作浮橋以濟,水陸并進,伊蘇望風走。
甲子,庫庫特穆爾自晉甯退守冀甯。
知樞密院事布延特穆爾及明師戰于河西務,敗績,死之,明師遂逼通州。
诏太常禮儀院使阿魯渾等,奉太廟列室神主與皇太子同北行。
阿魯渾及同官陳祖仁、王遜志等言:“天子有大事,出則載主以行,從皇太子,非禮也。
”乃令還守太廟以俟。
乙醜,白虹貫日,始罷内府興造。
诏淮王特穆爾布哈監國,慶通為中書左丞相,同守京城。
丙寅,帝禦清守殿,集三宮後妃、皇太子、太子妃,同議避兵北行。
左丞相實勒們及知樞密院事赫色、宦者趙巴延布哈等谏,以為不可行,不聽。
巴延布哈恸哭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當死守,奈何棄之?臣等願率軍民及諸集賽出城拒戰,願陛下固守京城。
”卒不聽。
夜半,開健德門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