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弼、圖魯蔔、孔興一枝軍馬,以李思齊為副總統,守禦關中,撫安軍民。
圖魯蔔、孔興等出潼關,及取順便山路,渡黃河,合勢東行,共勤王事。
”思齊等皆不奉命。
太常禮儀院使陳祖仁複上書皇太子,言:“庫庫特穆爾兵馬,終為南軍之所忌,苟善用之,豈無所助?然人皆知之而不敢言者,誠恐誣以受财遊說之罪也。
況聞庫庫屢上書疏明其心曲,是猶未自絕于朝廷。
今若遽加以悖逆之名,使彼竟甘心以就此名,其害或有不可言者。
當今為國家計,不過戰、守、遷三事。
以言乎戰,則資其掎角之勢;以言乎守,則望其勤王之師;以言乎遷,則假其藩衛之力。
當此危急之秋,宗社存亡,僅在旦夕,不幸一日有唐玄宗倉卒之出,則是以百年之宗社,委而棄之,此時雖碎首殺身,何濟于事!故敢不顧嫌忌,奉書以聞。
”太子不報。
是歲,集賢學士緻仕歸旸卒。
至正二十八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春,正月,壬申朔,皇太子命關保固守晉甯,總統諸軍,如庫庫特穆爾拒命,就便擒擊。
以中書平章政事布延特穆爾為禦史大夫。
乙亥,吳王祀天地天南郊,即皇帝位,定國号曰明,建元洪武。
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後,立妃馬氏為皇後,世子标為皇太子。
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馀功臣進爵有差。
辛巳,诏谕庫庫特穆爾曰:“比者伊蘇上奏,卿以書陳情,深自悔悟,及省來意,良用恻然!朕視卿猶子,卿何惑于憸言,不體朕心,隳其先業?卿今能自悔,固朕所望。
卿其思昔委任肅清不江淮之意,即将冀甯、真定諸軍,就行統制渡河,直搗徐沂,以康靖齊魯,則職任之隆,當悉還汝。
衛輝、彰德、順德皆為王城,卿無以摩該為名,縱軍侵暴。
其晉甯諸軍,已命關保總制策應,戡定山東,将帥各宜悉心。
”
明帶刀舍人周宗上書請教太子,明帝嘉納。
中書省、都督府請仿元制以太子為中書令,明帝以其制不足法,令詹同考曆代東宮官制,選勳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東宮官。
以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其詹事、左右率府、谕德、贊善、賓客等,并以朝臣兼領。
谕曰:“朕于東宮,不别設府僚而以卿等兼之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内,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宮僚導之,嫌隙易生。
又所以特置賓客、谕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是故也。
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召公教康王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
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昵于安逸,不谙軍旅,一有緩急,不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識之。
”
甲申,明遣使核實浙西田,定天下衛所之制。
壬辰,明胡廷瑞克建甯。
湯和進攻延平,陳友定謀于衆曰:“敵兵銳,難于争鋒,不如持久困之。
”諸将請出戰,不許。
數請不已。
友定疑所部叛,殺蕭院判,軍士多出降者。
軍器局災,城中炮聲震地,明師知有變,急攻城,友定呼其屬決曰:“大事已去,吾一死報國,諸君努力!”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藥死。
所部争開門納明師入,趨視友定,猶未絕也,舁出水東門,适天大雷雨,友定複蘇,械送建康。
明帝诘之,友定厲聲曰:“死耳,尚何言!”遂并其子海殺之。
友定既死,興化、泉州俱降,獨漳州路達噜噶齊迪裡密實以佩刀刺喉而死。
是月,命左丞孫景益分省太原,關保以兵為之守,以庫庫特穆爾勢弱,欲圖之也,庫庫即遣兵據太原,殺朝廷所置官。
二月,壬寅朔,诏削庫庫特穆爾爵邑,命圖魯、李思齊等讨之,其将士官吏效順者免罪,惟孫翥、趙恒罪在不赦。
太子複命關保等以兵會讨。
明定郊社、宗廟典禮,分祭天地,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夏至祀皇地祗于方丘,宗廟以四孟月及歲除五享,社稷春秋二仲月戊日祭。
歲必親祀,以為常。
癸卯,武庫災。
明以平章廖永忠為征南将軍,參政朱亮祖副之,浮海取廣東。
丁未,明釋奠先師孔子于國學,遣使祭阙裡。
戊申,明帝親祀大社、大稷。
壬子,明定衣冠如唐制。
癸醜,明常遇春克東昌,守将申榮、王輔元死之。
遇春遂與徐達會師濟南,擊斬樂安反者,還軍濟甯,以舟師溯河,進取河南。
甲寅,明平章楊璟師取寶慶。
丙辰,庫庫特穆爾自澤州退守晉甯,關保遂據澤、潞二州,與摩該軍合。
丙寅,明兵取棣州。
三月,壬申,明左丞周德興取全州。
庚寅,彗星見于西北。
丙申,明征西将軍鄧愈取南陽,己亥,徐達等徇汴梁,守将李克彜遁去,左君弼、竹昌俱降。
李思齊、張良弼聞明師日逼,以其軍退。
火焚良弼營,思齊移軍葫蘆灘,調所部張德斂等守潼關。
思齊、良弼皆遣使詣庫庫特穆爾,告以前此出師非其本心。
明廖永忠率舟師發福州,先以書招廣東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