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用惊奇、复杂的目光上下打量了老汉一遍,心中不悦。但转念一想,既然今天事成与这位投机钻营的神秘老汉指点有关,破点财也是自然,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便让手下弟兄领老汉到军中后勤部门领了几个大钱作为酬劳。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其复仇的手段可谓登峰造极,后人对此事多有评论,认为这手段未免过于残忍,连一向主持公道的良史司马迁也发出了“怨毒之于人甚哉”的感叹。
2.先秦被盗名墓备忘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在伍子胥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王侯陵墓因各种原因被盗被掘者还有许多。让我们拉开历史的长镜头,做一全景式的扫瞄。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夷皋冢,曾被西汉时期的广川王刘去疾盗掘。据《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后葬于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郑家沟村南的鼎足山。齐国,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子牙的封地。它东临大海,西至黄河,地广物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姜子牙受封诸侯后,尊重当地民俗,发展交通、工商、渔盐,国势日渐强盛。齐桓公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即位后,重用管仲为相,在齐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内政、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齐国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革新赋税制度;延募人才,以替代传统的世卿制度;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兵民合一,军政合一,使军队成为直接掌握在国君手中的武装力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依仗雄厚的实力,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开始对外扩张。他曾三次以武力平定诸侯国内的战乱,镇压敢于反抗的诸侯;九次与诸侯会盟,平定王室之乱,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由于这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齐桓公受到了各诸侯国的拥戴,成为春秋初年最先成就霸业的国君,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643年,73岁的齐桓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此时,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各树党羽,大动干戈,竟无人过问他的后事。据历
更加不幸的是,就是这具曾爬满臭虫的尸骨,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据《
前面伍子胥故事中涉及到的吴王阖闾,也算是一位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君主,其墓冢也曾遭人盗掘。
相传公元前496年,阖闾死,其子夫差为父建墓于当时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西北的虎丘。这虎丘,初名海涌山,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