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各置轉運使、副使。
兵部郎中許仲宣為西路轉運使,考功員外郎滕中正為東路轉運使。
中正,北海人也。
初,右監門衛率府副率王繼勳分司西京,強市民家子女以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而食之。
以槥椟貯殘骨,出棄野外,女儈及鬻棺者,出入其門不絕,居甚苦之,不敢告。
帝在藩邸,頗聞其事,及即位,會有訴者,亟命雷德骧往鞫之。
繼勳具服,所殺婢百馀人。
乙卯,斬繼勳并女儈八人于洛陽市。
長壽寺僧廣惠常與繼勳同食人肉,帝令先折其胫,然後斬之,民皆稱快。
己未,诏劉鋹、李煜,常俸外給以它俸。
三月,河陽節度使趙普來朝,乞赴太祖山陵。
乙亥,授太子少保,留京師。
香藥庫使高唐張遜建議,請置榷場局,大出官庫香藥、寶貨,稍增其價,許商人入金帛買之,歲可得錢三十萬貫,以濟國用,使外國特有所洩。
帝從之,一歲中果得錢三十萬貫。
戊寅,命翰林學士李昉等編類書為一千卷,小說為五百卷。
初,節度使得補子弟為軍中牙校,豪橫奢縱,民間苦之。
帝雅知其弊,始即位,即诏諸州府籍其名,部送阙下,至者凡百人,癸未,悉補殿前承旨,以賤職羁縻之。
己醜,置威勝軍。
許遼人互市。
庚寅,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人,乞賜《九經》,使之肄習。
”诏國子監給本,仍傳送之。
北漢乞糧于遼。
是月,遼主命以粟二十萬斛助北漢。
先是遼主使烏珍、塔爾分治南、北院,善課農田,年谷屢稔,故能經費有馀,恤北漢之匮,北漢賴之。
夏,四月,甲寅,遼遣鴻胪少卿耶律敞等來助葬。
乙卯,葬英武聖文神德皇帝于永昌陵。
赈延州饑。
是月,作景福殿。
诏恤刑。
自是每歲常舉行之。
帝厲精求治,前诏轉運使考案諸州,凡諸職任,第其優劣;尋複遣使分行諸道廉察官吏。
五月,壬戌,诏罷其罷軟惰慢者。
安遠節度使向拱、武勝節度使張永德、橫海節度使張美、鎮甯節度使劉廷讓以帝初即位,并來朝。
癸亥,以拱、永德并為左衛上将軍,美為左骁衛上将軍,廷讓為右骁衛上将軍。
丙寅,诏:繼母殺夫前妻子及婦者,同殺人論。
庚午,命起居舍人辛仲甫使于遼,右贊善大夫穆被副之。
将至境,聞朝議興師伐北漢,仲甫知北漢倚遼為援,遲留未敢進,飛奏俟報,有诏遣行。
既至,遼主問曰:“聞中朝有黨進者,真骁将,如進之比凡幾人?”仲甫對曰:“名将甚多,如進鷹犬之材,何可勝數!”遼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命不可留,有死而已。
”遼主知其不可奪,厚禮遣還。
帝謂左右曰:“仲甫遠使絕域,練達機宜,可謂不辱君命矣。
”
甲戌,以十月十七日為乾明節。
初,曹翰屠江州,民無噍類,其田宅悉為江北賈人所占,诏長吏訪其民之鄉裡疏遠親屬給還之。
知州張霁,受賈人賂,不盡與民,民訴其事。
壬寅,霁決杖流海島。
己卯,祔太祖神主于太廟,廟樂曰大定之舞,以孝明皇後王氏配。
又以懿德皇後符氏、淑德皇後尹氏祔别廟。
己醜,女真二十一人請受職于遼,遼主授宰相以下諸職有差。
六月,乙未,以保安等縣有黑蟲夜食桑葉,免其桑稅。
遼喜衮召自貶所,适見遼主答北漢主書,詞意卑遜,喜衮曰:“本朝于漢為祖,書旨如此,恐虧國體。
”遼主韪之,丙辰,以為北面招讨使。
秋,七月,庚申朔,回鹘貢于遼。
癸亥,河決溫縣、荥澤,命客省使任城翟守素塞之。
乙醜,河決頓丘及白馬。
旋遣左衛大将軍李崇矩按行河勢,繕治河堤,蠲被水田租。
丙子,遼遣使助北漢戰馬。
閏月,庚寅朔,以陳洪進将入朝,遣翰林使程德元往宿州迎勞之。
丁未,以平南軍為太平州。
己酉,遣翰林學士李昉使吳越。
初,天雄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勳,以疾求歸洛陽,許之;複上表乞骸骨,庚戌,授太子太師,緻仕。
繼勳以質直稱,性儉啬,唯奢于奉佛。
與太祖有軍中之舊,故特承寵遇。
後月馀卒,贈中書令,追封隴西郡王,谥莊武。
丁巳,有司上諸州所貢閏年圖。
故事,每三年一令天下貢地圖,與版籍皆上尚書省,國初以閏為限,所以周知山川之險易,戶口之衆寡也。
梅山峒蠻首領苞漢陽等劫掠商人,禁之不止,命翟守素發潭州兵往讨。
先以诏谕之,漢陽拒命。
八月,癸亥,诏守素進師。
時霖雨彌旬,弓弩解馳,守素令削木為弩,賊掩至,交射之,賊遂敗;乘勝逐北,盡平其巢穴。
丙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