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達,必盡取之。
”傳以為笑,其貪猥如此。
至是,坐藏甲五百,屬有司按诘。
會追治賊殺蕭思溫者,尼哩及高勳皆預其謀,癸卯,賜尼哩死,遣人誅勳于流所,以勳之産賜思溫家。
尼哩無它長,唯善識馬,嘗行郊野,見數馬迹,指其一曰:“此奇駿也。
”此己馬易之,已而果然。
六月,己未,遼主如沿柳湖。
戊辰,诏:“自今乘驿者皆給銀牌。
”
秋,七月,乙酉,以振武節度使、殿前都虞候白進超為殿前副都指揮使,以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病殁故也。
信晚歲病瘖,而能治軍。
進超無殊功,以謹密見擢。
壬辰,隴西郡公李煜薨,辍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初,鄭彥華之子文寶,仕煜為校書郎,歸朝,不複叙故官。
煜時在環衛,文寶欲一見,慮守者難之,乃披蓑荷笠為漁者,既得入,因說煜以聖主寬宥之意,宜謹節奉上,勿為它慮。
議者歎其忠焉。
中元節張燈,诏有司于淮海王俶第前設燈,上陳聲樂以寵之。
丁未,以廬州無為監為無為軍。
庚戌,改明德門為丹鳳門。
遼享于太祖廟。
帝先诏權罷貢舉,複恐場屋間有留滞者,八月,诏:“諸州去年已得解者,除《三禮》、《三傳》、學究外,馀并以秋集禮部。
”
癸醜,滑州黃河清。
丙辰,诏兩浙發淮海王俶緦麻以上親及所管官吏悉歸阙,凡舟千四百艘,所過以兵護送之。
于是俶子惟治悉奉兵民圖籍、帑廪管籥授知杭州範旻,與其弟惟演等皆赴阙,诏遣内侍勞于近郊。
壬申,對于長春殿,各賜衣帶、鞍馬、器币。
甲戌,群臣請上尊号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皇帝,許之。
九月,甲申朔,帝禦講武殿,覆試禮部合格人,進士加論一首。
自是常以三題為準。
得渤海胡旦以下七十四人;乙酉,得諸科七十人;并賜及第。
始賜宴于迎春苑,授官如二年之制。
故事,禮部惟春放榜,至是秋試,非常例也。
遼東京留守平王隆先,聰明博學,其在東京,薄賦省刑,恤鳏寡,數薦賢能之士,人多稱之。
其子陳格,與渤海官屬謀殺其父,舉兵作亂,遼主命轘裂陳格以徇。
己亥,改杭州衣錦軍為順化軍。
冬,十月,癸醜,遼遣太仆卿耶律諧理等來賀乾明節。
庚申,車駕幸武功郡王德昭邸,遂幸齊王邸。
賜齊王銀萬兩,絹萬匹,德昭、德芳有差。
司農寺丞孔宜知星子縣回,獻所為文,帝召見,問以孔子世嗣,擢右贊善大夫,襲封文宣公。
辛酉,诏免其家租稅。
孔氏以聖人後,曆代不預庸調,周顯德中遣使均田,遂抑為編戶,至是特命免之。
帝初即位,幸左藏庫,視其儲積,語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于是分左藏北庫為内藏庫,并以講武殿後封樁庫屬焉,改封樁庫為景福内庫。
帝謂左右曰:“朕置内庫,蓋慮司計之臣不能節約,異時用度有缺,複賦斂于民,終不以此自供嗜好也。
”初,太祖别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
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
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會宴駕,不果。
遼南京留守燕王韓匡嗣入權樞密使,遼主命其子德讓代之。
德讓有智略,喜建功立事,屢代其父為留守,遼人以為榮。
十一月,乙未,親享太廟。
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
禦丹鳳樓,大赦,受冊尊号于乾元殿。
國初以來,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疊配。
帝即位,但以宣祖、太祖更配。
于是合祭天地,始奉太祖升侑焉。
庚子,幸齊王邸。
丙午,以郊祀,中外文武加恩。
初,閣門祗候浚儀王侁使靈州、通遠軍,還,言主帥所用牙兵,率桀黠難制,慮歲久生變,請一切代之,帝因遣侁調發内地卒往代。
戍卒聞當代,多願留,侁察其中有拒命者,斬以徇,卒皆惕息,遂将以還。
三司所掌諸案,以商稅、胄、曲、末鹽四案為繁劇。
十二月,丙辰,各置推官,命左贊善大夫張仲颙等分領之。
諸案尋皆置推官,或置巡官,悉以京朝官充。
帝之尹開封也,薊人宋琪,以左補阙為推官,帝甚加禮遇。
琪與宰相趙普、樞密使李崇矩善,多遊其門,帝惡之,白太祖,出琪知隴州,移阆州。
帝即位,由護國節度判官召赴阙。
程羽等先自府邸攀附至顯要,琪為所中,久不得調。
丁巳,帝召見,诘責,琪拜謝,請悔過自新,乃授太子洗馬。
乙醜,禦講武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