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6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首頁
    按兵不動,何也?”紹曰:“諸侯疲困,進恐無益。

    ”操曰:“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内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衆諸侯皆言不可輕動。

    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且說董卓行至荥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

    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

    可教徐榮伏軍荥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

    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複追。

    ”卓從其計,又令呂布引精兵斷後。

    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

    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軍馬擺開。

    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敦挺槍躍馬,直取呂布。

    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

    右邊喊聲又起,郭泛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

    三路軍馬,勢不可當。

    夏侯敦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

    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荥陽而走。

    走至一荒山腳下,時約二更,月明如晝,方才聚集殘兵。

    正欲埋鍋造飯,隻聽得四圍喊聲,徐榮伏兵盡出。

    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

    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

    操帶箭逃命,踅過山坡。

    兩個軍士伏于草中,見操馬來,二槍齊發,操馬中槍而倒。

    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

    隻見一将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

    操視之,乃曹洪也。

    操曰:“吾死于此矣,賢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馬。

    洪願步行。

    ”操曰:“賊兵趕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操上馬,洪脫去衣甲,拖刀跟馬而走。

    約走至四更餘,隻見前面一條大河,阻住去路,後面喊聲漸近。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複活矣!”洪急扶操下馬,脫去袍铠,負操渡水。

    才過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

    操帶水而走。

    比及天明,又走三十餘裡,土岡下少歇。

    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

    操正慌急間,隻見夏侯敦、夏侯淵引十數騎飛至,大喝:“徐榮無傷吾主!”徐榮便奔夏侯敦,敦挺槍來迎。

    交馬數合,敦刺徐榮于馬下,殺散餘兵。

    随後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憂喜交集;聚集殘兵五百餘人,同回河内。

    卓兵自往長安。

     卻說衆諸侯分屯洛陽。

    孫堅救滅宮中餘火,屯兵城内,設帳于建章殿基上。

    堅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

    凡董卓所掘陵寝,盡皆掩閉。

    于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衆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

    祭畢,皆散。

    堅歸寨中,是夜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仰觀天文。

    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堅歎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

     旁有軍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

    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

    取開看時,内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着。

    啟視之,乃一玉玺:方圓四寸,上镌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堅得玺,乃問程普。

    普曰:“此傳國玺也。

    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栖于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

    解之,果得玉。

    秦二十六年,令玉工琢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

    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玺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

    ’言訖不見。

    此玺複歸于秦。

    明年,始皇崩。

    後來子嬰将玉玺獻于漢高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