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卧,安肯輕身事亂臣?
且說李傕、郭泛、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
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報李傕。
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謀士賈诩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
不如誘集陝人,并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
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
”傕等然其說,遂流言于西涼州曰:“王允将欲洗蕩此方之人矣。
”衆皆驚惶。
乃複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衆皆願從。
于是聚衆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路逢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傕便與合兵,使為前驅。
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
布曰:“司徒放心。
量此鼠輩,何足數也!”遂引李肅将兵出敵。
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
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
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肅不備,竟來劫寨。
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裡,折軍大半,來見呂布。
布大怒曰:“如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
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
量牛輔如何敵得呂布,仍複大敗而走。
是夜牛輔喚心腹人胡赤兒商議曰:“呂布骁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親随三五人棄軍而去。
”胡赤兒應允。
是夜收拾金珠,棄營而走,随行者三四人。
将渡一河,赤兒欲謀取金珠,竟殺死牛輔,将頭來獻呂布。
布問起情由,從人出首:“胡赤兒謀殺牛輔,奪其金寶。
”布怒,即将赤兒誅殺。
領軍前進,正迎着李傕軍馬。
呂布不等他列陣,便挺戟躍馬,麾軍直沖過來。
傕軍不能抵擋,退走五十餘裡,依山下寨,請郭泛、張濟、樊稠共議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
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厮殺。
郭将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
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徑取長安。
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
”衆用其計。
卻說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
布忿怒沖殺過去,傕退走上山。
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
忽報郭泛在陣後殺來,布急回戰。
隻聞鼓聲大震,泛軍已退。
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
未及對敵,背後郭泛又引軍殺到。
及至呂布來時,卻又擂鼓收軍去了,激得呂布怒氣填胸。
一連如此幾日,欲戰不得,欲止不得。
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兩路軍馬,竟犯長安,京城危急。
布急領軍回,背後李傕、郭泛殺來。
布無心戀戰,隻顧奔走,折了好些人馬。
比及到長安城下,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布軍與戰不利。
軍士畏呂布暴厲,多有降賊者,布心甚憂。
數日之後,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内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
呂布左沖右突,攔擋不住,自變量百騎往青瑣門外,呼王允曰:“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别圖良策。
”允曰:“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
臨難苟免,吾不為也。
為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為念!”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隻是不肯去。
不一時,各門火焰沖天,呂布隻得棄卻家小,引百餘騎飛奔出關,投袁術去了。
李傕、郭泛縱兵大掠,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胪周奂、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颀皆死于國難。
賊兵圍遶内庭至急,侍臣請天子上宣平門止亂。
李傕等望見黃蓋,約住軍士,口呼萬歲。
獻帝倚樓問曰:“卿不候奏請,辄入長安,意欲何為?”李傕、郭泛仰面奏曰:“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造反。
但見王允,臣便退去。
”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
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
臣請下見二賊。
”帝徘徊不忍。
允自宣平門樓上跳下樓去,大呼曰:“王允在此!”李傕、郭泛,拔劍叱曰:“董太師何罪而見殺?”允曰:“董賊之罪,彌天亘地,不可勝言。
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汝獨不聞乎?”傕、泛曰:“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王允大罵:“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二賊手起,把王允殺于樓下。
史官有詩贊曰:
王允運機謀,奸臣董卓休。
心懷國家恨,眉鎖廟堂憂。
三國演義
英氣連霄漢、忠心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遶鳳凰樓。
衆賊殺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
士民無不下淚。
當下李傕、郭泛尋思曰:“既到這裡,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便持劍大呼,殺入内來。
正是:
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
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