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樂引軍詐稱李傕、郭泛來追車駕,天子大驚。
楊奉曰:“此李樂也。
”遂令徐晃出迎之。
李樂親自出戰。
兩馬相交,隻一合,被徐晃一刀砍于馬下,殺散餘黨,保護車駕過箕關。
太守張楊具粟帛迎駕于轵道。
帝封張楊為大司馬。
楊辭帝屯兵野王去了。
帝入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宮院中隻有頹牆壞壁。
命楊奉且蓋小宮居住。
百官朝賀,皆立于荊棘之中。
诏改興平為建安元年。
是歲又大荒。
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
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頹牆壞壁之間者。
漢末氣運之衰,無甚于此!後人有詩歎之曰:
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幟縱橫遊四方。
秦鹿逐翻興社稷、楚骓推倒立封疆。
天子懦弱奸邪起、宗社凋零盜賊狂。
看到兩京遭難處,鐵人無淚也凄惶。
太尉楊彪奏帝曰:“前蒙降诏,未曾發遣。
今曹操在山東,兵強将盛,可宣入朝,以輔王室。
”帝曰:“朕前既降诏,卿何必再奏?今即差人前去便了。
”彪領旨,即差使命赴山東,宣召曹操。
卻說曹操在山東,聞知車駕已還洛陽,聚謀士商議。
荀彧進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将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衆望,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圖,人将先我而為之矣。
”曹操大喜。
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赍诏宣召。
操接诏,克日興師。
卻說帝在洛陽,百事未備,城郭崩倒,欲修未能。
人報李傕、郭泛領兵将至,帝大驚,問楊奉曰:“山東之使未回,李、郭之兵又至,為之奈何?”楊奉、韓暹曰:“臣願與賊決死戰,以保陛下!”董承曰:“城郭不堅,兵甲不多,戰如不勝,當複如何?不若且奉駕往山東避之。
”帝從其言,即日起駕望山東進發。
百官無馬,皆随駕步行。
出了洛陽,行無一箭之地,但見塵頭蔽日,金鼓喧天,無限人馬到來,帝後戰栗不能言。
忽見一騎飛來,乃前差往山東之使命也;至車前拜啟曰:“曹将軍盡起山東之兵,應诏前來。
聞李傕、郭泛犯洛陽,先差夏侯敦為先鋒,引上将十員,精兵五萬,前來保駕。
”帝心方安。
少頃,夏侯敦引許褚、典韋等,至駕前面君,俱以軍禮見。
帝慰谕方畢,忽報正東又有一路軍到。
帝即命夏侯敦往探之,回奏曰:“乃曹操步軍也。
”須臾,曹洪、李典、樂進來見駕。
通名畢,洪奏曰:“臣兄知賊兵将近,恐夏侯敦孤力難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來協助。
”帝曰:“曹将軍真社稷臣也!”遂命護駕前行。
探馬來報:“李傕、郭泛領兵長驅而來。
”帝令夏侯敦分兩路迎之。
敦乃與曹洪分為兩翼,馬軍先出,步軍後随,盡力攻擊。
傕、泛賊兵大敗,斬首萬餘。
于是請帝還洛陽故宮。
夏侯敦屯兵于城外。
次日,曹操引大隊人馬到來。
安營畢,入城見帝,拜于殿階之下。
帝賜平身,宣谕慰勞。
操曰:“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
今傕、泛二賊,罪惡貫盈,臣有精兵二十餘萬,以順讨逆,無不克捷。
陛下善保龍體,以社稷為重。
”帝乃封操領司隸校尉、假節钺、錄尚書事。
卻說李傕、郭泛知操遠來,議欲速戰。
賈诩谏曰:“不可。
操兵精将勇,不如降之,求免本身之罪。
”傕怒曰:“你敢滅吾銳氣!”拔劍欲斬诩。
衆将勸免。
是夜賈诩單馬走回鄉裡去了。
次日,李傕軍馬來迎操兵。
操先令許褚、曹仁、典韋領三百鐵騎,于傕陣中沖突三遭,方才布陣。
陣圓處,李傕侄李暹、李别出馬陣前,未及開言,許褚飛馬過去,一刀先斬李暹。
李别吃了一驚,倒撞下馬,褚亦斬之,雙挽人頭回陣。
曹操撫許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随令夏侯敦領兵左出,曹仁領兵右出,操自領中軍沖陣。
鼓響一聲,三軍齊進。
賊軍抵敵不住,大敗而走。
操親掣寶劍押陣,率衆連夜追殺,剿戮極多,降者不計其數。
傕、泛望西逃命,忙忙似喪家之狗;自知無處容身,隻得往山中落草去了。
曹操回兵,仍屯于洛陽城外。
楊奉、韓暹兩個商議:“今曹操成了大功,必掌重權,如何容得我等?”乃入奏天子,隻以追殺傕、泛為名,引本部軍屯于大梁去了。
帝一日命人至操營,宣操入宮議事。
操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