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14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首頁
    四出。

    曹操親自引軍,當先大喝:“我在此等候多時,休教走脫!”楊奉大驚;急待回軍,早被曹兵圍住。

    恰好韓暹引兵來救,兩軍混戰,楊奉走脫。

    曹操趁彼軍亂,乘勢攻擊,兩家軍士大半多降。

    楊奉、韓暹勢孤,引敗兵投袁術去了。

     曹操收軍回營,滿寵引徐晃入見。

    操大喜,厚待之。

    于是迎銮駕到許都,蓋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省台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賞功罰罪,并聽曹操處置。

    操自封大将軍武平侯,以荀彧為侍中尚書令;荀攸為軍師;郭嘉為司馬祭酒;劉晔為司空掾曹;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将,催督錢糧;程昱為東平相;範成、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将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其餘将士,各各封官。

    自此大權皆歸于曹操。

    朝廷大務,先禀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操既定大事,乃設宴後堂,聚衆謀士共議曰:“劉備屯兵徐州,自領州事;近呂布以兵敗投之,備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來犯,乃心腹之患也。

    公等有何妙計可圖之?”許褚曰:“願借精兵五萬,斬劉備、呂布之頭,獻于丞相。

    ”荀彧曰:“将軍勇則勇矣,不知用謀。

    今許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

    彧有一計,名曰‘二虎競食之計’。

    今劉備雖領徐州,未得诏命。

    明公可奏請诏命實授備為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

    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

    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

    ”操從其言,實時奏請诏命,遣使赍往徐州,封劉備為征東将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并附密書一封。

     卻說劉玄德在徐州,聞帝幸許都,正欲上表慶賀。

    忽報天使至,出郭迎接入郡,拜受恩命畢,設宴款待來使。

    使曰:“君侯得此恩命,實曹将軍于帝前保薦之力也。

    ”玄德稱謝。

    使者乃取出私書遞與玄德。

    玄德看罷曰:“此事尚容計議。

    ”席散,安歇來使于館驿。

    玄德連夜與衆商議此事。

    張飛曰:“呂布本無義之人,殺之何礙?”玄德曰:“彼勢窮而來投我,我若殺之,亦是不義。

    ”張飛曰:“好人難做!”玄德不從。

    次日,呂布來賀,玄德教請入見。

    布曰:“聞公受朝廷恩命,特來相賀。

    ”玄德遜謝。

    隻見張飛扯劍上廳,要殺呂布,玄德慌忙阻住。

    布大驚曰:“翼德何故隻要殺我?”張飛叫曰:“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教我哥哥殺你!”玄德連聲喝退。

    乃引呂布同入後堂,實告前因;就将曹操所送密書與呂布看。

    布看畢,泣曰:“此乃曹賊欲令我二人不和耳!”玄德曰:“兄勿憂,劉備誓不為此不義之事。

    ”呂布再三拜謝。

    備留布飲酒,至晚方回。

    關、張曰:“兄長何故不殺呂布?”玄德曰:“此曹孟德恐我與呂布同謀伐之,故用此計,使我兩人自相吞并,彼卻于中取利。

    奈何為所使乎?”關公點頭道是。

    張飛曰:“我隻要殺此賊以絕後患!”玄德曰:“此非大丈夫之所為也。

    ” 次日,玄德送使命回京,就拜表謝恩,并回書與曹操,隻言容緩圖之。

    使命回見曹操,言玄德不殺呂布之事。

    操問荀彧曰:“此計不成,奈何?”彧曰:“又有一計,名曰‘驅虎吞狼之計’。

    ”操曰:“其計如何?”彧曰:“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略南郡。

    術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诏劉備讨袁術。

    兩邊相拚,呂布必生異心。

    此‘驅虎吞狼之計’也。

    ”操大喜,先發人往袁術處;次假天子诏,發人往徐州。

     卻說玄德在徐州,聞使命至,出郭迎接;開讀诏書,卻是要起兵讨袁術。

    玄德領命,送使者先回。

    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計。

    ”玄德曰:“雖是計,王命不可違也。

    ”遂點軍馬,克日起程。

    孫幹曰:“可先定守城之人。

    ”玄德曰:“二弟之中,誰人可守?”關公曰:“弟願守此城。

    ”玄德曰:“吾早晚欲與你議事,豈可相離?”張飛曰:“小弟願守此城。

    ”玄德曰:“你守不得此城。

    你一者酒後剛強,鞭撻士卒;二者作事輕易,不從人谏。

    吾不放心。

    ”張飛曰:“弟自今以後,不飲酒,不打軍士,諸般聽人勸谏便了。

    ”糜竺曰:“隻恐口不應心。

    ”飛怒曰:“吾跟哥哥多年,未嘗失信,你如何輕料我!”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