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子聲名在,應同天地傾。
幽谷百合
太傅司馬孚請以王禮葬曹髦,昭許之。
賈充等勸司馬昭受魏禅,即天子位。
昭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聖人稱為至德。
魏武帝不肯受禅于漢,猶吾之不肯受禅于魏也。
”賈充等聞言,已知司馬昭留意于子司馬炎矣,遂不複勸進。
是年六月,司馬昭立常道鄉公曹璜為帝,改元景元元年。
璜改名曹奂,字景召,乃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也。
奂封昭為丞相晉公,賜錢十萬,絹萬疋。
其文武多官,各有封賞。
早有細作報入蜀中。
姜維聞司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
”遂發書入吳,令起兵問司馬昭弑君之罪;一面奏準後主,起兵十五萬,車乘數千輛,皆置闆箱于上;令廖化、張翼為先鋒,化取子午谷,翼取駱谷,維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齊。
三路兵并起,殺奔祁山而來。
時鄧艾在祁山寨中,訓練人馬,聞報蜀兵三路殺到,乃聚諸将計議。
參軍王瓘曰:“吾有一計,不可明言。
見寫在此,謹呈将軍台覽。
”艾接來展看畢,笑曰:“此計雖妙,隻怕瞞不過姜維。
”瓘曰:“某願舍命前去。
”艾曰:“公志若堅,必能成功。
”遂撥五千兵與瓘。
瓘連夜從斜谷迎來,正撞蜀兵前隊哨馬。
瓘叫曰:“我是魏國降兵,可報與主帥。
”
哨軍報知姜維,維令攔住餘兵,隻叫為首的将來見。
瓘拜伏于地曰:“某乃王經之侄王瓘也。
近見司馬昭弑君,将叔父一門皆戮,某痛恨入骨。
今幸将軍興師問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來降。
願從調遣,剿除奸黨,以報叔父之恨。
”維大喜,謂瓘曰:“汝既誠心來降,吾豈不誠心相待?吾軍中所患者,不過糧耳。
今有糧草,見在川口,汝可運赴祁山。
吾隻今去取祁山寨也。
”瓘心中大喜,以為中計,忻然領諾。
姜維曰:“汝去運糧,不必用五千人,但引三千人去,留下二千人引路,以打祁山。
”瓘恐維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
維令傅佥引二千魏兵随征聽用。
忽報夏侯霸到。
霸曰:“都督何故準信王瓘之言也?吾在魏,雖不知備細,未聞王瓘是王經之侄。
其中多詐,請将軍察之。
”維大笑曰:“我已知王瓘之詐,故分其兵勢,将計就計而行。
”霸曰:“公試言之。
”維曰:“司馬昭奸雄比于曹操,既殺王經,滅其三族,安肯存親侄于關外領兵?故知其詐也。
仲權之見,與我暗合。
”于是姜維不出斜谷,卻令人于路暗伏,以防王瓘奸細。
不旬日,果然伏兵捉得王瓘回報鄧艾下書人來見。
維問了情節,搜出私書,書中約于八月二十日,從小路運糧送歸大寨,卻教鄧艾遣兵于壇山谷中接應。
維将下書人殺了,卻将書中之意,改作八月十五日,約鄧艾自率大兵于壇山谷中接應。
一面令人扮作魏軍往魏營下書;一面令人将見有糧車數百輛卸了糧米,裝載幹柴茅草引火之物,用青布罩之,令傅佥引二千原降魏兵,執打着運糧旗号。
維卻與夏侯霸各引一軍,去山谷中埋伏。
令蔣舒出斜谷,廖化、張翼俱各進兵,來取祁山。
卻說鄧艾得了王瓘書信,大喜,急寫回書,令來人回報。
至八月十五日,鄧艾引五萬精兵徑往壇山谷中來,遠遠使人憑高眺探,隻見無數糧車,接連不斷,從山凹中而行。
艾勒馬望之,果然皆是魏兵。
左右曰:“天已昏暮,可速接應王瓘出谷口。
”艾曰:“前面山勢掩映,倘有伏兵,急難退步;隻可在此等候。
”正言間,忽兩騎馬驟至,報曰:“王将軍因将糧草過界,背後人馬趕來,望早救應。
”艾大驚,急催兵前進。
時值初更,月明如晝。
隻聽得山後呐喊,艾隻道王瓘在山後厮殺。
徑奔過山後時,忽樹林下一彪軍撞出,為首蜀将傅佥,縱馬大叫曰:“鄧艾匹夫!汝中吾主将之計!何不早早下馬受死!”艾大驚,勒回馬便走。
車上火盡着。
那火便是号火。
兩勢下蜀兵盡出,殺得魏兵七斷八續,但聞山下山上,隻叫:“拏住鄧艾的,賞千金,封萬戶侯!”吓得鄧艾棄甲丢盔,撇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而逃。
姜維、夏侯霸隻望馬上為首的徑來擒捉,不想鄧艾步行走脫。
維領得勝兵去接王瓘糧草。
卻說王瓘密約鄧艾,先期将糧草車仗,整備停當,專候舉事。
忽有心腹人報:“事已洩漏,鄧将軍大敗,不知性命如何。
”瓘大驚,令人哨探,回報三路兵圍殺将來,背後又有塵土大起,四下無路。
瓘叱左右令放火,盡燒糧草車輛。
一霎時,火光突起,烈火燒空。
瓘大叫曰:“事已急矣,汝等宜死戰!”乃提兵望西殺出。
背後姜維三路追趕。
維隻道王瓘舍命撞回魏國,不想反殺入漢中而去。
瓘因兵少,隻恐追兵趕上,遂将棧道并各關隘盡皆燒毀。
姜維恐漢中有失,遂不追鄧艾,提兵連夜抄小路來追殺王瓘。
瓘被四面蜀兵攻擊,投黑龍江而死。
餘兵盡被姜維坑之。
維雖然勝了鄧艾,卻折了許多糧草,又毀了棧道,乃引兵還漢中。
鄧艾引部下敗兵,逃回祁山寨内,上表請罪,自貶其職。
司馬昭見艾數有大功,不忍貶之,複加厚賜。
艾将原賜财物,盡分給被害将士之家。
昭恐蜀兵又出,遂添兵五萬,與艾守禦。
姜維連夜修了棧道,又議出師。
正是:
連修棧道兵連出,不伐中原死不休。
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