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部将曰:“過此關即漢中矣。
關上不多人馬,我等便可奮力搶關。
”衆将領命,一齊拚力向前。
原來守關蜀将盧遜,早知魏兵将到,先于關前木橋左右,伏下軍士,裝起武侯所遺十矢連弩;比及許儀兵來搶關時,一聲梆子響處,矢石如雨。
儀急退時,早射倒數十騎。
魏兵大敗。
儀回報锺會。
會自提帳下甲士百餘騎來看,果然箭弩一齊射下。
會撥馬便回,關上盧遜引五百軍殺下來。
會拍馬過橋,橋上土塌,陷住馬蹄,險些兒掀下馬來。
馬掙不起,會棄馬步行;跑下橋時,盧遜趕上,一槍刺來,卻被魏兵中荀恺回身一箭,射盧遜落馬。
锺會麾衆乘勢搶關,關上軍士因有蜀兵在關前,不敢放箭,被锺會殺散,奪了山關。
即以荀恺為護軍,以全副鞍馬铠甲賜之。
會喚許儀至帳下,責之曰:“汝為先鋒,理合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專一修理橋梁道路,以便行軍。
吾方才到橋上,陷住馬蹄,幾乎堕橋;若非荀恺,吾已被殺矣!汝既違軍令,當按軍法!”叱左右推出斬之。
諸将告曰:“其父許褚有功于朝廷,望都督恕之。
”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衆?”遂令斬首示衆。
衆将無不駭然。
時蜀将王含守樂城,蔣斌守漢中,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隻閉門自守。
锺會下令曰:“兵貴神速,不可少停。
”乃令前軍李輔圍樂城,護軍荀恺圍漢城,自引大軍取陽平關。
守關蜀将傅佥與副将蔣舒商議戰守之策。
舒曰:“魏兵甚衆,勢不可當;不如堅守為上。
”佥曰:“不然。
魏兵遠來,必然疲乏,雖多不足懼。
我等若不下關戰時,漢、樂二城休矣。
”蔣舒默然不答。
忽報魏兵大隊已至關前,蔣、傅二人至關上視之。
锺會揚鞭大叫曰:“吾今統十萬之衆到此,如早早出降,各依品級升用;如執迷不降,打破關隘,玉石俱焚!”傅佥大怒,令蔣舒把關,自引三千兵殺下關來。
锺會便走,魏兵盡退。
佥乘勢追之,魏兵複合。
佥欲退入關時,關上已豎起魏家旗号。
隻見蔣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厲聲罵曰:“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子乎!”撥回馬複與魏兵接戰。
魏兵四面合來,将傅佥圍在垓心。
佥左沖右突,往來死戰,不能得脫;所領蜀兵,十傷八九。
佥乃仰天歎曰:“吾生為蜀臣,死亦當為蜀鬼!”乃複拍馬沖殺,身被數槍,血盈袍铠,坐下馬倒,佥自刎而死。
後人有詩歎曰:
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
甯為傅佥死,不作蔣舒生。
锺會得了陽平關,關内所積糧草軍器極多,大喜,遂犒三軍。
是夜魏兵宿于陽安城中,忽聞西南上喊聲大震。
锺會慌忙出帳視之,絕無動靜。
魏軍一夜不敢睡。
次夜三更,西南上喊聲又起。
锺會驚疑,向曉,使人探之。
回報曰:“遠哨十餘裡,并無一人。
”會驚疑不定,乃自自變量百騎,俱全裝貫帶,望西南巡哨。
前至一山,隻見殺氣四面突起,愁雲布合,霧鎖山頭。
會勒住馬,問鄉導官曰:“此何山也?”答曰:“此乃定軍山,昔日夏侯淵殁于此處。
”會聞之,怅然不樂,遂勒馬而回。
轉過山坡,忽然狂風大作,背後數千騎突出,随風殺來。
會大驚,引衆縱馬而走。
諸将墜馬者,不計其數。
及奔到陽平關時,不曾折一人一騎,隻跌損面目,失了頭盔。
皆言曰:“但見陰雲中人馬殺來,比及近身,卻不傷人,隻是一陣旋風而已。
”會問降将蔣舒曰:“定軍山有神廟乎?”舒曰:“并無神廟,惟有諸葛武侯之墓。
”會驚曰:“此必武侯顯聖也。
吾當親往祭之。
”次日,锺會備祭禮,宰太牢,自到武侯墓前再拜緻祭。
祭畢,狂風頓息,愁雲四散。
忽然清風習習,細雨紛紛。
一陣過後,天色晴朗。
魏兵大喜,皆拜謝回營。
是夜锺會在帳中伏幾而寝,忽然一陣清風過處,隻見一人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縧,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