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117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首頁
    蜀兵。

    吾随後便至。

    切不可怠緩。

    若縱他先據了險要,決斬汝首!” 師、鄧二人,引兵将至綿竹,早遇蜀兵。

    兩軍各布成陣。

    師、鄧二人,勒馬于門旗下,隻見蜀兵列成八陣。

    三冬鼓罷,門旗兩分,數十員将簇擁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一人,綸巾羽扇,鶴氅方裾,車旁展開一面黃旗,上書“漢丞相諸葛武侯”。

    吓得師、鄧二人汗流遍身,回顧軍士曰:“原來孔明尚在,我等休矣!” 急勒兵回時,蜀兵掩殺将來,魏兵大敗而走。

    蜀兵掩殺二十餘裡,遇見鄧艾援兵接應。

    兩家各自收兵。

    艾升帳而坐,喚師纂、鄧忠責之曰:“汝二人不戰而退,何也?”忠曰:“但見蜀陣中諸葛孔明領兵,因此奔還。

    ”艾怒曰:“縱使孔明更生,我何懼哉!汝等輕退,以緻于敗,宜速斬以正軍法!”衆皆苦勸,艾方息怒。

    令人哨探,回說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将,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車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遺像也。

     艾聞之,謂師纂、鄧忠曰:“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汝二人再不取勝,必當斬首!”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

    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

    諸葛瞻指揮兩掖兵沖出,直撞入魏陣中,左沖右突,往來殺有數十番,魏兵大敗,死者不計其數。

    師纂、鄧忠負傷而逃。

    瞻驅軍馬随後掩殺二十餘裡,紮營相拒。

    師纂、鄧忠,回見鄧艾。

    艾見二人俱傷,未便加責,乃與衆将商議曰:“蜀有諸葛瞻善繼父志,兩番殺吾萬餘人馬,今若不速破,後必為禍。

    ”監軍丘本曰:“何不作一書以誘之?”艾從其言,遂作書一封,遣使送入蜀寨。

    守門将引至帳下,呈上其書。

    瞻拆封視之。

    書曰: 征西将軍鄧艾,緻書于行軍護衛将軍諸葛思遠麾下:切觀近代賢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廬,一言已分三國,掃平荊益,遂成霸業,古今鮮有及者;後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數耳。

    今後主昏弱,王氣已終,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

    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應天順人,仗義來歸?艾當表公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決不虛言。

    幸存照鑒! 瞻看畢,勃然大怒,扯碎其書,叱武士立斬來使,令從者持首級回魏營見鄧艾。

    艾大怒,即欲出戰。

    丘本谏曰:“将軍不可輕出,當用奇兵勝之。

    ”艾從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隴西太守牽弘,伏兩軍于後。

    艾自引兵而來。

    此時諸葛瞻正欲搦戰,忽報鄧艾自引兵到。

    瞻大怒,即引兵出,徑殺入魏陣中。

    鄧艾敗走。

    瞻随後掩殺将來。

    忽然兩下伏兵殺出,蜀兵大敗,退入綿竹。

    艾令圍之。

    于是魏兵一齊呐喊,将綿竹圍的鐵桶相似。

     諸葛瞻在城中,見敵勢已迫,乃令彭和赍書殺出,往東吳求救。

    和至東吳,見了吳主孫休,呈上告急之書。

    吳主看罷,與群臣計議曰:“既蜀中危急,孤豈可坐視不救?”即令老将丁奉為主帥,丁封、孫異為副将,率兵五萬,前往救蜀。

    丁奉領旨出師,分撥丁封、孫異引兵二萬向沔中而進,自率兵三萬向壽春而進,分兵三路來援。

     卻說諸葛瞻見救兵不至,謂衆将曰:“久守非良圖。

    ”遂留子尚與尚書張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馬,引三軍大開三門殺出。

    鄧艾見兵出,便撤兵退。

    瞻奮力追殺,忽然一聲炮響,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瞻引兵左沖右突,殺死數百人。

    艾令衆軍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瞻中箭落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當以一死報國!”遂拔劍自刎而死。

    其子諸葛尚在城上,見父死于軍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馬。

    張遵谏曰:“小将軍勿得輕出。

    ”尚歎曰:“吾父子祖孫,荷國厚恩,今父既死于敵,我何用生為!”遂策馬殺出,死于陣中。

    後人有詩,贊瞻、尚父子曰: 不是忠臣獨少謀,蒼天有意絕炎劉。

    當年諸葛留嘉胤,節義真堪繼武侯。

    追憶似水年華 鄧艾憐其忠,将父子合葬,乘虛攻打綿竹。

    張遵、黃崇、李球三人,各引一軍殺出。

    蜀兵寡,魏兵衆,三人亦皆戰死。

    艾因此得了綿竹。

    勞軍已畢,遂來取成都。

     正是: 試觀後主臨危日,無異劉璋受逼時。

    未知成都如何守禦,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