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者也。
主公且須避之。
”卓乃入園潛避。
次日,人報丁原引軍城外搦戰。
卓怒,引軍同李儒出迎。
兩陣對圓,隻見呂布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铠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随丁建陽出到陣前。
建陽指卓罵曰:“國家不幸,閹宦弄權,以緻萬民塗炭。
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董卓未及回言,呂布飛馬直殺過來。
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
卓兵大敗,退三十餘裡下寨,聚衆商議。
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
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
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肅也。
卓曰:“汝将何以說之?”肅曰:“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裡。
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
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卓問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李肅赍了禮物,投呂布寨來。
伏路軍人圍住,肅曰:“可速報呂将軍,有故人來見。
”軍人報知,布命入見。
肅見布曰:“賢弟别來無恙?”布揖曰:“久不相見,今居何處?”肅曰:“見任虎贲中郎将之職。
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
有良馬一匹,日行千裡,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
”布便令牽過來看,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
布見了此馬大喜,謝肅曰:“兄賜此良駒,将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布置酒相待。
酒酣,肅曰:“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嘗會來。
”布曰:“兄醉矣。
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于無奈。
”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
’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
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
”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
”肅取金珠、玉帶列于布前。
布驚曰:“何為有此?”肅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獻。
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
”布曰:“董公如此見愛,某将何以報之?”肅曰:“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貴不可言。
”布曰:“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
”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
”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于速決。
”布與肅約于明日來降,肅别去。
是夜二更時分,布提刀徑入丁原帳中。
原正秉燭觀書,見布至,曰:“吾兒來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變心?”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軍士散去大半。
次日,布持丁原首級,往見李肅。
肅遂引布見卓。
卓大喜,置酒相待。
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軍,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布納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
”卓以金甲錦袍賜布,暢飲而散。
卓自是威勢越大,自領前将軍事,封弟董旻為左将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雪國
李儒勸卓早定廢立之計。
卓乃于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将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是日,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
酒行數巡,卓按劍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群臣惶怖莫敢對。
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幾,并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兩個在筵上對敵。
正是:
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争鋒勢又危。
畢竟袁紹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