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将玺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
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
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
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别圖大事。
”堅曰:“汝言正合吾意。
明日便當托疾辭歸。
”商議已定,密谕軍士勿得洩漏。
百年孤獨
誰想數中一軍,是袁紹鄉人,欲假此為進身之計,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
紹與之賞賜,暗留軍中。
次日,孫堅來辭袁紹曰:“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别公。
”紹笑曰:“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玺耳。
”堅失色曰:“此言何來?”紹曰:“今興兵讨賊,為國除害。
玉玺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衆留于盟主處,候誅了董卓,複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堅曰:“玉玺何由在吾處?”紹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堅曰:“吾本無之,何強相逼?”紹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禍。
”堅指天為誓曰:“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于刀箭之下!”衆諸侯曰:“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之。
”紹喚軍士出曰:“打撈之時,有此人否?”堅大怒,拔所佩之劍,要斬那軍士。
紹亦拔劍曰:“汝斬軍人,乃欺我也。
”紹背後顔良、文醜皆拔劍出鞘。
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
衆諸侯一齊勸住。
堅随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
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
次日,人報曹操追董卓,戰于荥陽,大敗而回。
紹令人接至寨中,會衆置酒,與操解悶。
飲宴間,操歎曰:“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
諸公既仗義而來,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内之衆,臨孟津、酸棗;諸将固守成臯,據廒倉,塞轘轅、大谷,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
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紹等無言可對。
既而席散,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
公孫瓒謂玄德、關、張曰:“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
吾等且歸。
”遂拔寨北行。
至平原,令玄德為平原相,自去守地養軍。
兖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
瑁推辭不與,岱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盡降其衆。
袁紹見衆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卻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号“江夏八俊”。
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符節,南陽岑胫,字公孝。
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
當時看了袁紹書,随令蒯越、蔡瑁引兵一萬來截孫堅。
堅軍方到,蒯越将陣擺開,當先出馬。
孫堅問曰:“蒯英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為漢臣,如何私匿傳國之寶?可速留下,放汝歸去!”堅大怒,命黃蓋出戰。
蔡瑁舞刀來迎。
鬥到數合,蓋揮鞭打瑁,正中護心鏡。
瑁撥回馬走,孫堅乘勢殺過界口。
山背後金鼓齊鳴,乃劉表親自引軍來到。
孫堅就馬上施禮曰:“景升何故信袁紹之書,相迫鄰郡?”表曰:“汝匿傳國玺,将欲反耶?”堅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聽信,将随軍行李,任我搜看。
”堅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方欲交兵,劉表便退。
堅縱馬趕去,兩山後伏兵齊出,背後蔡瑁、蒯越趕來,将孫堅困在垓心。
正是:
玉玺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
畢竟孫堅怎地脫身,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