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旗。
汝切須小心,不可有誤。
”甘甯領命而去。
魯肅入見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應是詐,不可收用。
”瑜叱曰:“彼因曹操殺其兄,欲報仇而來降,何詐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肅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
孔明笑而不言。
肅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識公瑾用計耳。
大江隔遠,細作極難往來。
操使蔡中、蔡和詐降,竊探我軍中事,公瑾将計就計,正要他通報消息。
兵不厭詐,公瑾之謀是也。
”肅方才省悟。
卻說周瑜夜坐帳中,忽見黃蓋潛入中軍來見周瑜。
瑜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謀見教。
”蓋曰:“彼衆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誰教公獻此計?”蓋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
”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詐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無一人為我行詐降計耳。
”蓋曰:“某願行此計。
”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蓋曰:“某受孫氏厚恩,雖肝腦塗地,亦無怨悔。
”瑜拜而謝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計,則江東之萬幸也。
”蓋曰:“某死亦無怨。
”遂謝而出。
名利場
次日,周瑜鳴鼓大會諸将于帳下。
孔明亦在座。
周瑜曰:“操引百萬之衆,連絡三百餘裡,非一日可破。
今令諸将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禦敵。
”言未訖,黃蓋進曰:“莫說三個月,便支三十個月糧草,也不濟事。
若是這個月破的便破;若是這個月破不的,隻可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周瑜勃然變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斬!今兩軍相敵之際,汝敢出此言,慢我軍心,不斬汝首,難以服衆!”喝左右将黃蓋斬訖報來。
黃蓋亦怒曰:“吾自随破虜将軍,縱橫東南,已曆三世,那有你來!”瑜大怒,喝令速斬。
甘甯進前告曰:“公覆乃東吳舊臣,望寬恕之。
”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亂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甯亂棒打出。
衆官皆跪告曰:“黃蓋罪固當誅,但于軍不利。
望都督寬恕,權且記罪。
破曹之後,斬亦未遲。
”瑜怒未息。
衆官苦苦告求。
瑜曰:“若不看衆官面皮,決須斬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
衆官又告免。
瑜推翻案桌,叱退衆官,喝教行杖。
将黃蓋剝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
衆官又複苦苦求免。
瑜躍起指蓋曰:“汝敢小觑我耶!且記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罰!”恨聲不絕而入帳中。
衆官扶起黃蓋,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
動問之人,無不下淚。
魯肅也往看問了,來至孔明船中,謂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顔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孔明笑曰:“子敬欺我。
”肅曰:“肅與先生渡江以來,未嘗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豈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黃公覆,乃其計耶?如何要我勸他?”肅方悟。
孔明曰:“不用苦肉計,何能瞞過曹操?今必令黃公覆去詐降,卻教蔡中、蔡和報知其事矣。
子敬見公瑾時,切勿言亮先知其事,隻說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肅辭去,入帳見周瑜。
瑜邀入帳後。
肅曰:“今日何故痛責黃公覆?”瑜曰:“諸将怨否?”肅曰:“多有心中不安者。
”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肅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
”瑜笑曰:“今番須瞞過他也。
”肅曰:“何謂也?”瑜曰:“今日痛打黃蓋,乃計也。
吾欲令他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
”肅乃暗思孔明之高見,卻不敢明言。
且說黃蓋卧于帳中,諸将皆來動問。
蓋不言語,但長籲而已。
忽報參謀阚澤來問,蓋令請入卧内,叱退左右。
阚澤曰:“将軍莫非與都督有仇?”蓋曰:“非也。
”澤曰:“然則公之受責,莫非苦肉計乎?”蓋曰:“何以知之?”澤曰:“某觀公瑾舉動,已料着八九分。
”蓋曰:“某受吳侯三世厚恩,無以為報,故獻此計,以破曹操。
吾雖受苦,亦無所恨。
吾遍觀軍中,無一人可為心腹者。
惟公素有忠義之心,敢以心腹相告。
”澤曰:“公之告我,無非要我獻詐降書耳。
”蓋曰:“實有此意。
未知肯否?”阚澤欣然領諾。
正是:
勇将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
未知阚澤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