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司馬昭聞諸葛誕會合吳兵前來決戰,乃召散騎長史裴秀、黃門侍郎锺會,商議破敵之策。
锺會曰:“吳兵之助諸葛誕,實為利也;以利誘之,則必勝矣。
”昭從其言,遂令石苞、周太先引兩軍于石頭城埋伏,王基、陳骞領精兵在後,卻令偏将成倅引兵數萬先去誘敵;又令陳俊引車仗牛馬驢騾,裝載賞軍之物,四面聚集于陣中,如敵來則棄之。
是日諸葛誕令吳将朱異在左,文欽在右;見魏陣中人馬不整,誕乃大驅士馬徑進。
成倅退走,誕驅兵掩殺,見牛馬驢騾,遍滿郊野,南兵争取,無心戀戰。
忽然一聲炮響,兩路兵殺來;左有石苞,右有周太。
誕大驚,急欲退時,王基、陳骞精兵殺到。
誕兵大敗。
司馬昭又引兵接應。
誕引敗兵奔入壽春,閉門堅守。
昭令兵四面圍困,拚力攻城。
時吳兵退屯安豐,魏主車駕駐于項城。
锺會曰:“今諸葛誕雖敗,壽春城中糧草尚多,更有吳兵屯安豐以為犄角之勢,今吾兵四面攻圍,彼緩則堅守,急則死戰。
吳兵或乘勢夾攻,吾軍無益,不如三面攻之,留南門大路,容賊自走;走而擊之,可全勝也。
吳兵遠來,糧必不繼。
我引輕騎抄在其後,可不戰而自破矣。
”昭撫會背曰:“君真吾之子房也!”遂令王基撤退南門之兵。
卻說吳兵屯于安豐,孫綝喚朱異責之曰:“量一壽春城不能救,安可并吞中原?如再不勝必斬!”朱異乃回本寨商議。
于诠曰:“今壽春南門不圍,某願領一軍從南門入去,助諸葛誕守城。
将軍與魏兵挑戰,我卻從城中殺出,兩路夾攻,魏兵可破矣。
”異然其言。
于是全怿、全端、文欽等,皆願入城。
遂同于诠引兵一萬,從南門而入城。
魏兵不得将令,未敢輕敵,任吳兵入城,乃報知司馬昭。
昭曰:“此欲與朱異内外夾攻,以破我軍也。
”乃召王基、陳骞分付曰:“汝可引五千兵截斷朱異來路,從背後擊之。
”二人領命而去。
朱異正引兵來,忽背後喊聲大起;左有王基,右有陳骞,兩路軍殺來。
吳兵大敗。
朱異回見孫綝。
綝大怒曰:“累敗之将,要汝何用!”叱軍士推出斬之;又責全端子全袆曰:“若退不得魏兵,汝父子休來見我!”于是孫綝自回建業去了。
幻滅
锺會與昭曰:“今孫綝退去,外無救兵,城可圍矣。
”昭從之,遂催兵攻圍。
全袆引兵欲入壽春,見魏兵勢大,尋思進退無路,遂降司馬昭。
昭加袆為偏将軍。
袆感昭恩德,乃修家書與父全端,叔全怿,言孫綝不仁,不若降魏,将書射入城中。
怿得袆書,遂與端自變量千人開門出降。
諸葛誕在城中憂悶。
謀士蔣班、焦彜進言曰:“城中糧少兵多,不能久守,可率吳楚之衆,與魏兵決一死戰。
”誕大怒曰:“吾欲守,汝欲戰,莫非有異心乎!再言必斬!”二人仰天長歎曰:“誕将亡矣!我等不如早降,免至一死!”是夜二更時分,蔣、焦二人逾城降魏,司馬昭重用之;因此城中雖有敢戰之士,不敢言戰。
誕在城中見魏兵四下築起土城,以防淮水,隻望水泛沖倒土城,驅兵擊之。
不想自秋至冬,并無霖雨,淮水不泛。
城中看看糧盡,文欽在小城内與二子堅守,見軍士漸漸餓倒,隻得來告誕曰:“糧皆盡絕,軍士餓損,不如将北方之兵盡放出城,以省其食。
”誕大怒曰:“汝教我盡去北軍,欲謀我耶!”叱武士推出斬之。
文鴦、文虎見父被殺,各拔短刀,立殺數十人,飛身上城,一躍而下,越河赴魏寨投降。
司馬昭恨文鴦昔日單騎退兵之仇,欲斬之。
锺會谏曰:“罪在文欽,今文欽已亡,二子勢窮來歸,若殺降将,是堅城内人之心也。
”昭從之,遂召文鴦、文虎入帳,用好言撫慰,賜駿馬錦衣,加為偏将軍,封關内侯。
二子拜謝上馬,遶城大叫曰:“我二人蒙大将軍赦罪賜爵,汝等何不早降!”城内人聞言,皆計議曰:“文鴦乃司馬氏仇人,尚且重用,何況我等乎?”于是皆欲投降。
諸葛誕聞之大怒,日夜自來巡城,以殺為威。
锺會知城中人心已變,乃入帳告昭曰:“可乘此時攻城矣。
”昭大喜,遂激三軍四面雲集,一齊攻打。
守将曾宣獻了北門,放魏兵入城。
誕知魏兵已入,慌引麾下數百人,自城中小路突出;至吊橋邊,正撞着胡奮,手起刀落,斬誕于馬下,數百人皆被縛。
王基引兵殺到西門,正遇吳将于诠。
基大喝曰:“何不早降!”诠大怒曰:“受命而出,為人救難,既不能救,又降他人,義所不為也!”乃擲盔于地,大呼曰:“人生在世,得死于戰場者,幸耳!”急揮刀死戰三十餘合,人困馬乏,為亂軍所殺。
司馬昭入壽春,将諸葛誕老小盡皆枭首,滅其三族。
武士将所擒諸葛誕部卒數百人縛至。
昭曰:“汝等降否?”衆皆大叫曰:“願與諸葛公同死,決不降汝!”昭大怒,叱武士盡縛于城外,逐一問曰:“降者免死。
”并無一人言降。
直殺至盡,終無一人降者。
昭深加歎息不已,令皆埋之。
後人有詩歎曰:
忠君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
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卻說吳兵大半降魏,裴秀告司馬昭曰:“吳兵老小,盡在東南江淮之地,今若留之,久必為變,不如坑之。
”锺會曰:“不然;古之用兵者,全國為上,戮其元惡而已。
若盡坑之,是不仁也。
不如放歸江南,以顯中國之寬大。
”昭曰:“此妙論也。
”遂将吳兵盡皆放歸本國。
唐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