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

首頁
    師叔勇猛精進,勤行善法,這是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在妓院中修行,那也很好啊!” 韋小寶心中卻是大急,生怕他一五一十,将自己在胡鬧都抖了出來。

     忽然馬總兵身後走出一人,抱拳說道:“姑娘,小人知道這位小禅師戒律精嚴,絕無涉足妓院之事,隻怕是傳聞所誤。

    ” 韋小寶一見之下,登時大喜,原來此人便是在北京會過面的楊溢之。

    他當日衛護吳應熊前往北京,想來吳應熊已回雲南,這一趟随著馬總兵到河南,他一直低下了頭,站在旁人身後,是以沒認他出來。

     那女郎怒道:“你又怎麼知道?難道你認得他嗎?” 楊溢之神态恭敬,說道:“小人認得這位小禅師,我們世子也認得他。

    這位小禅師于我王府有極大恩惠,他出家之前,本是皇宮中的一位公公。

    因此去妓院什麼的,又是什麼強逼令師妹,決非事實,請姑娘明鑒。

    ” 衆人一聽,都“哦”的一聲,均想:“如果他本是太監,自然不會去嫖妓,更不會強搶女子,藏入寺中。

    ” 那女郎見了衆人神色,知道大家已不信自己的話,更是惱怒,尖聲道:“你怎麼知道他是太監?他如是太監,怎會說要娶……娶我師妹做……做老婆?但小和尚風言風語,這老和尚也是油嘴滑舌,愛計讨人便宜。

    ”說著手指澄觀。

     衆人見澄觀年逾八旬,一副呆頭呆腦的模樣,适才聽他說話結結巴巴,辭不達意,普天下要找一個比他更不油嘴滑舌之人,隻怕十分為難。

    這一來,對那女郎的話更加不信了,都覺今日貿然聽了她異想天開的一面之辭,來到少林寺出醜,頗為後悔。

     楊溢之道:“姑娘,你不知這位小禅師出家之前,大大有名,乃是手誅大奸臣鳌拜的桂公公。

    我們王爺受奸人誣谄,險遭不白之冤,全仗這位小禅師在皇上面前一力分辯,大恩大德,至今未報。

    ” 衆人都曾聽過殺鳌拜的小桂子之名,知他是康熙所寵的一個小太監,不由得“哦”了一聲,臉上顯露驚佩之色。

     韋小寶笑道:“楊兄,多時不見,你們世子好?從前的一些小事,你老是挂在嘴上幹什麼?” 楊溢之跟随著馬總兵上少室山來,除了平西王諸人之外,葛爾丹和昌齊喇嘛那夥人都不知他姓名,聽得韋小寶稱他為“楊兄”,兩人自是素識無疑。

    隻聽楊溢之道:“禅師慈悲為懷,與人為善,說道小事一件,我們王爺卻是感激無已。

    雖然皇上聖明,是非黑白,最終能辨明,可是若非禅師及早代為言明真相,這中間的波折,可也難說得很了。

    ” 韋小寶笑道:“好說,好說。

    你們王爺太也客氣了。

    ”心下卻想:“我恨不得扳倒了你們這個漢奸王爺,隻是皇上聖明,自己查知了真相,我這個順水人情想不做也不可得。

    總算當日結下了善緣,今天居然是這人來給我解圍。

    ” 葛爾丹上上下下的向他打量,說道:“原來你就是殺死鳌拜的小太監。

    我在蒙古,也曾聽到過你的名頭。

    鳌拜号稱滿洲第一勇士,那麼你的武功,并不是在少林寺中學的了。

    ” 韋小寶笑道:“我的武功差勁之極,說來不值不笑。

    教過我武功的人倒是不少,這位楊大哥,就曾教過我一招『橫掃千軍』,一招『高山流水』。

    ”說著站起身來,将這兩招随手比劃。

    他沒使半分内勁,旁人瞧不出高下,但招式确是『沐家拳』無疑。

     楊溢之道:“全仗禅師将這兩招演給皇帝上看了,才辨明我們王爺為仇家誣谄的冤屈。

    ” 那女郎臉色不如先前氣惱,道:“楊大哥,這小……這人當真本來是太監?當真于平西王府有恩?”楊溢之道:“正是。

    此事北京知道的人甚多。

    ” 那女郎微一沉吟,問韋小寶道:“那麼你跟我們姊妹……這樣……這樣開玩笑,是不是另有用意?”韋小寶道:“玩笑是沒有開,用意當然是有的。

    ”心道:“我的用意要娶你妹子做老婆,不過這裡人多,說不出口。

    ”那女郎問道:“什麼用意?”韋小寶微微一笑,并不答複。

    衆人均想:“他既别有用意,當然不便當衆揭露。

    ” 昌齊站起身來,合十說道:“方丈大師,晦明禅師,我們來得魯莽,得罪莫怪,這就告辭了。

    ”晦聰合十還禮,說道:“佳客遠來,請用了素齋去。

    不過這位女施主……”他想你喬裝男人,混時寺來,不加追究,也就是了,再你吃齋,未免不合寺規。

    昌齊笑道:“多謝,多謝!免得方丈師兄為難,這餐齋飯,大家都不吃了罷。

    ” 當下衆人告辭出來,方丈和韋小寶、澄觀等送到山門口。

     忽聽得馬蹄聲響,十餘騎急馳而來。

    馳到近處,見馬上乘客穿的都是禦前侍衛服色,共是一十六人。

    沒到寺前,十六人便都翻身下馬,列隊走近,當先二人正是張康年和趙齊賢。

     張康年一見韋小寶,大聲道:“都……都……大人,你老人家好!”他本想叫“都統大人”,但見他身穿僧袍,這一句稱呼隻好含糊過去。

    當下十六人齊向他拜了下去。

     韋小寶大喜,說道:“各位請起,不必多禮。

    我天天在等你們。

    ” 葛爾丹等見這十六人都是品級不低的禦前侍衛,對韋小寶卻如此恭敬,均想:“這小和尚果然有些來曆。

    ”清制總兵是正二品官,一等侍衛是正三品,二等侍衛正四品。

    張康年等官階雖較總兵為低,但他們是皇帝侍衛,對外省武官并不瞧在眼裡,隻對馬總兵微一點頭招呼,便向韋小寶大獻殷勤。

     葛爾丹見這些禦前侍衛著力奉承韋小寶,對旁人視若無睹,心中有氣,哼了一聲,道:“走罷,我可看不慣這等樣子。

    ”一行人向晦聰放丈一拱手,下山而去。

     韋小玉邀衆侍衛入寺。

    張康年和他并肩而行,低聲道:“皇上有蜜旨。

    ”韋小寶點了點頭。

     到得大雄寶殿,張康年取出聖旨宣讀,卻隻是向句官樣文章,皇帝賜了五千兩銀子給少林寺,修建僧舍,重修佛像金身,又冊封韋小寶為“輔國奉聖禅師”。

    晦聰和韋小寶叩頭拜謝。

    張康年道:“皇上吩咐,要輔國奉聖禅師克日啟程,前往五台山。

    ”這事早在韋小寶意料之中,躬身應道:“奴才遵旨。

    ” 奉過茶後,韋小寶邀過張康年、趙齊賢二人到自己禅房中叙話。

    張康年從懷中取出一道密旨,雙手奉上,說道:“皇上另有旨意。

    ” 韋小寶跪下磕頭,雙手接過,見是人漆印密封了的,尋思:“不知皇上有什麼吩咐。

    聖旨上寫的字,他認得我,我不認得他。

    既是密旨,可不能讓張趙他們得知,還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