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捉來不可。
”馬佑和慕天顔雖聽他言語不倫不類,但聽說皇上一切有備,倒也放了不少心。
吳三桂善于用兵,麾下兵強馬壯,一聽得他起兵造反,所有做官的都膽戰心驚,隻怕頭上這頂烏紗帽要保不住。
韋小寶道:“有一件事倒奇怪得很。
”二人齊道:“請道其詳。
”韋小寶道:“這個消息,兩位是剛才得知嗎?”馬佑道:“是。
卑職一接到兵部公文,即刻知會藩台大人,趕來大人行轅。
”韋小寶道:“當真沒洩漏?”兩人齊道:“這是軍國大事,須請大人定奪,卑職萬萬不敢洩漏。
”韋小寶道:“可是揚州府知府卻先知道了,豈不是有點兒古怪嗎?”
馬佑和慕天顔對望了一眼,均感詫異。
馬佑道:“請問大人,不知吳知府怎麼說。
”韋小寶道:“他剛才鬼鬼祟祟的來跟我說,西南将有大事發生,有人要做朱元璋,他要做劉伯溫。
勸我識時務,把你們兩位扣了起來。
我聽了不懂,甚麼朱元璋、劉伯溫,胡說八道,正在罵他,你們兩位就來了。
”兩人大吃一驚,臉色大變。
馬佑庸庸碌碌,慕天顔卻頗有應變之才,低聲道:“那吳某如此說,是在勸大人造反。
他不要腦袋了。
”韋小寶道:“我可不懂他說甚麼,要他說得明白些。
他老是抛書袋,甚麼先發後發。
我說老子年紀輕輕,已做了大官,還不算先發嗎?”
馬佑和慕天顔均想:“這吳知府說的,是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欽差大人沒學問,還道是先發達、後發達。
”兩人老成練達,也不說穿。
哪知“先發制人”這句成語,韋小寶從小就聽說書先生說過無數遍,這一次卻不是沒學問,而是裝傻。
馬佑道:“這吳知府好大的膽子!不知他走了沒有?”韋小寶道:“他還在這裡候着,說要跟我商議大事。
哼,他小小知府,有甚麼大計跟我商議?打吳三桂的大計,兄弟也隻跟兩位商議,不會去聽他一個小小知府的羅唆。
”馬佑道:“是,是。
可否請大人把吳知府叫出來,讓卑職問他幾句話?”韋小寶道:“很好!”轉頭吩咐親兵:“請吳知府。
”吳之榮來到大廳,隻見巡撫和布政司在座,不由得又喜又憂,喜的是欽差大臣十分重視自己的密報,竟将撫藩都請了來同一商議,憂的是訊息一洩露,巡撫和布政司不免分了自己的大功,當下上前請安參見,垂手站立。
韋小寶笑道:“吳知府請坐。
”吳之榮道:“是,是。
多謝大人賜座。
”屁股沾着一點椅子邊兒坐了。
韋小寶道:“吳知府,你有一件大事來跟兄弟商議,雖然你再三說道,不可讓撫台大人和藩台大人知道,不過這件事十分重大,隻好請兩位大人一起來談談,請你不可見怪。
”吳之榮神色十分尴尬,忙起身向韋小寶和撫藩三人請安,陪笑道:“卑職大膽,三位大人明鑒。
這個……這個……”要待掩飾幾句,但韋小寶已開門見山的說了出來,不論說甚麼都是難以掩飾。
巡撫和布政司二人的臉色,自然要有多難看便有多難看了。
韋小寶微笑道:“吳知府訊息十分靈通,他說西南有一位手提兵馬大權的武将,日内就要起兵造反。
他這一起兵,可乖乖不得了,天下震動,皇上的龍廷也坐不穩了,說不定咱們的人頭都要落地。
是不是?”吳之榮道:“是。
不過三位大人洪福齊天,那自然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定是百無禁忌的。
”韋小寶道:“這是托吳大人的福了。
吳大人,這位武将,跟你是同宗,也是姓吳?”吳之榮應道:“是。
這是敝宗……”韋小寶搶着道:“你拿到了這武将的一封信,是他親筆所寫,這封信不會是假的罷?”吳之榮道:“千真萬确,決計不假。
”韋小寶點頭道:“這信中雖然沒說要起兵造反,不過說到了朱元璋、劉伯溫甚麼的。
兄弟沒讀過書,不明白信裡講些甚麼,吳大人跟兄弟詳細解說信裡意思,要兄弟立刻動手,甚麼先發後發的,說道這是一百年也難遇上的機會,一場大富貴是一定不會脫手的,兄弟可以封王,而吳大人也能封一個伯爵甚麼的,是不是?”吳之榮道:“這是卑職的謬見,大人明斷,勝于卑職百倍。
那封信裡寫的,的确是這個意思。
”韋小寶從右手袖筒裡取出吳六奇那封信來,拿到吳之榮面前,身子一側,遮住了那信,說道:“就是這封信,是不是?你瞧清楚了,事關重大,可不能弄錯。
”吳之榮道:“是,是。
正是這封,那是決計不會錯的。
”韋小寶道:“很好。
”将那信收入右手袖筒,回坐椅上,說道:“吳知府,請你暫且退下,我跟撫台大人、藩台大人兩位商議。
看來我們三人的功名富貴,要全靠你吳大人了,哈哈。
”
吳之榮掩不住臉上的得意之情,又向三人請安,道:“全仗三位大人恩典栽培。
”側身慢慢退了下去。
韋小寶待他退到門口,問道:“吳知府,你的别字,叫作甚麼?”吳之榮道:“不敢。
卑職賤名之榮,草字顯揚。
”韋小寶點點頭,道:“這就是了。
”馬佑和慕天顔二人當韋小寶訊問吳之榮之時,心中都已大怒,隻是官場規矩,上官正在說話,下屬不敢插口。
馬佑脾氣暴躁,待要申斥,韋小寶已命吳之榮退下,不由得額頭青筋突起,滿臉脹得通紅。
韋小寶從左手袖筒中取出查伊璜所寫的那封假信,說道:“兩位請看看這信。
吳之榮這厮說得這信好不厲害,兄弟沒讀過書,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是假。
”
馬佑接過信來,見封皮上寫的是“親呈揚州府家知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