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风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

首頁
    鑲白旗的經書沒入宮中,父皇賜了給端敬皇後。

    ”韋小寶心道:“老皇爺寵愛端敬皇後,最好的東西自然要賜給她。

    要是換作我,八部經書一古腦兒沒入宮中,全都賜了給他。

    ”康熙續道:“老婊子害死了端敬皇後,自然也就占了她的經書。

    鳌拜是鑲黃旗旗主。

    那日派你去抄鳌拜的家,老婊子要你打兩部經書,一部便是鑲黃旗的,另一部是正白旗的。

    ”韋小寶道:“是。

    早知老婊子這樣壞,奴才便回老婊子說找不到,将經書悄悄獻給皇上。

    ”康熙笑道:“那時咱們既不知老婊子是假太後,又不知這四十二章經中有這等重大幹系,你如這樣胡鬧,我非……打你屁股不可。

    ”韋小寶道:“是,是。

    ”心道:“打打屁股就算了嗎?那你也甭客氣啦!”問道:“另外那部正白旗的,不知鳌拜是哪裡來的?”康熙道:“他害死了正白旗旗主蘇克薩哈,将家産、财物,連經書一起占去。

    哼,這逆賊死有餘辜。

    ”韋小寶道:“是。

    這樣一來,老婊子手裡有了三部經書啦。

    ” 康熙道:“豈止三部?她又派禦前侍衛副總管瑞棟,去跟鑲紅旗旗主和察博為難。

    當時我不知什麼緣故,和察博這家夥一向跟鳌拜勾結,我也不去理會。

    現下想來,自然是去取他的賜經。

    瑞棟又莫名其妙的失了蹤,定是給老婊子殺了滅口。

    ”韋小寶忙道:“是,是。

    皇上料事如神。

    ”心道:“你認定瑞棟是給老婊子殺的,我又贊過你料事如神,那就已敲釘轉腳。

    日後你就算知道瑞棟是我殺的,也已不能轉口,再來向我查問了。

    否則的話,你就承認自己不是料事如神。

    身為皇上,豈可料事不如神而如鬼?” 康熙道:“如果我所料不錯……”韋小寶忙道:“決計不錯。

    ”康熙道:“……老婊子手中已有了四部經書。

    可是有一件事奇怪得很,父皇賜我的那部正黃旗經書,我一直放在上書房桌上,卻忽然不見了。

    你想又有誰這麼大膽,竟敢到上書房來偷盜物事?”韋小寶道:“能出入上書房,又能膽敢擅自拿書的,隻有……隻有……”康熙道:“建甯公主!”韋小寶不敢接口,心道:“這次你是真的料事如神。

    ”康熙道:“老婊子派女兒來偷了我這部經書,這一來,她手裡已有五部了。

    ” 韋小寶道:“咱們快去慈甯宮搜查。

    老婊子光着身子逃出宮去,什麼也沒帶。

    ”心中怦怦而跳:“此刻皇上如到我屋中一查,小桂子便有一百個腦袋,也都砍了。

    ”康熙搖頭道:“我早細細搜過了,什麼也查不到。

    隻查到一套僧袍,老婊子那個相好,原來是個和尚。

    哈哈,哈哈!”韋小寶跟着大笑,笑得兩聲,覺得甚為無禮,忙忍住了笑。

    康熙仍放聲大笑,說道:“不過那矮冬瓜抱着老婊子逃走之時,我瞧到他留着一頭長發,這倒奇了。

    多半他也是假扮宮女,頭發是假的。

    這家夥又矮又胖,老婊子什麼漢子不好偷,卻去找這樣個矮冬瓜。

    ”韋小寶笑道:“這矮冬瓜武功很高。

    相貌英俊的,未必有本事偷進宮來。

    上次那個假宮女,也就醜得很。

    ”康熙笑道:“那也說得是。

    ”頓了一頓,續道:“另外三部經書,公别在正經旗、正藍旗、鑲藍旗三旗手中。

    正紅旗的旗主目下是康親王,我已命他将經書獻上來。

    ” 韋小寶心想:“康親王那部經書,那天晚上已給人偷了去,此刻在我手中。

    康親王怎麼還獻得出?這一下老康可要大糟而特糟了。

    ”康熙又道:“正藍旗旗主富登年歲尚輕,我剛才問過他。

    他說上一任的旗主嘉坤在攻打雲南時陣亡,一切後事都是吳三桂給料理的。

    吳三桂交到他手裡的,隻是一顆印信,幾面軍旗,還有幾萬兩銀子,此外什麼都沒有了。

    ”韋小寶道:“這部經書定是吳三桂吞沒了。

    ”康熙道:“是啊。

    因此你到了吳三桂府中,仔細打聽這件事,想法子把經書取了出來,吳三桂這厮老奸巨滑,千萬不能讓他得知内情。

    ”韋小寶道:“是,奴才随機應變,設法騙他出來。

    ” 康熙皺起眉頭,在書房中踱來踱去,說道:“鑲藍旗旗主鄂碩克哈是個大胡塗蛋,我要他呈繳經書,他竟說好幾年前就不見了。

    我派侍衛到他家搜查,一無蹤迹,我已将他下在天牢,叫人好好拷問,到底是當真給人盜去了,還是他隐匿不肯上繳。

    ”韋小寶道:“就怕也是老婊子派人去弄了來,也不知是明搶還是暗偷。

    ”心想:“這可不是冤枉老婊子,明搶暗偷之人,多半便是那矮冬瓜。

    ”又道:“倘若也是老婊子得了去,這六部經書又到了何處?”随即微感懊悔:“我這問話可說錯了,自己太也吃虧。

    我說老婊子得了六部經書,得了門部經書的其實是韋小寶。

    這麼一來,我豈不成了老婊子?”康熙道:“老婊子到底是什麼來曆,此刻毫無線索可尋。

    她幹此大事,必有同謀之人。

    她得到經書之後,必已陸續偷運出宮,要将這六部經書盡數追回,那就難得很了。

    好在太後言道,要尋找大清龍脈的所在,必須八部經書一齊到手,就算得了七部,隻要少了一部,也是無用。

    咱們隻須把康親王和吳三桂手中的兩部經書拿來毀了,那就太平無事。

    咱們又不是去尋龍脈,隻消不讓人得知,那就得了。

    不過失了父皇所賜的經書,倘若從此尋不回來,我實是不孝。

    哼,建甯公主這小……小……”康熙這一聲罵不出口,韋小寶肚裡給他補足:“小婊子!” 這時康熙心中所想到的,是順治在五台山金閣寺僧房中囑咐他的話:“兒啊,你精明能幹,愛護百姓,做皇帝是比我強得多了。

    那八部‘四十二章經’中所藏地圖,是一個極大藏寶庫的所在。

    當年我八旗兵進關,在中原各地擄掠所得的金銀财寶,都是藏在這寶庫之中。

    寶庫是八旗公有,因此地圖要分為八份,分付八旗,以免為一樸诶吞。

    關内漢人比咱們滿洲人多過百倍,倘若一齊起來造反,咱們萬萬壓制不住,那時就當退回關外,開了寶庫,八旗平分,今後數年也就不愁溫飽。

    ”康熙當時便想起了父皇要韋小寶帶回來的話:“天下事須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能給中原蒼生造福,那是最好。

    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咱們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聽順治又說:“我滿清唾手而得天下,實是天意,這中間當真十分僥幸。

    咱們不可存着久居中原之後,可别弄得滿洲人盡數覆滅于關内,匹馬不得出關。

    ”康熙口中唯唯稱是,心中卻大不以為然:“我大清在在原的大業越來越穩,今後須當開疆拓土,建萬世不拔之基,又何必留什麼退步?一留退步,隻有糟糕。

    父親出了家,心情恬退,與世無争,才這樣想。

    ”果然聽得父親接下去道:“不過當年攝政王吩咐各旗旗主:關外存有大寶藏之事,萬萬不能洩露,否則滿洲公兵将心知尚有退步,遇上漢人造反,大家不肯拚死相鬥,那就大事去矣。

    因此八旗旗主傳交經書給後人之時,隻能說經中所藏秘密,關及滿清的龍脈,龍脈一被人掘斷,滿洲人那就人人死無葬身之地。

    一來使得八旗後人不敢忽起貪心,偷偷去掘寶藏;二來如知有人前去掘寶,八旗便群起而攻,竭力阻止。

    隻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