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119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首頁
    是諸将作惡,可先斬之。

    ”忽報兵已入内。

    會令閉上殿門,使軍士上殿屋以瓦擊之,互相殺死數十人。

    宮外四面火起,外兵砍開殿門殺入。

    會自掣劍立殺數人,卻被亂箭射倒。

    衆将枭其首。

    維拔劍上殿,往來沖突,不幸心疼轉加。

    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

    宮中死者數百人。

    衛瓘曰:“衆軍各歸營所,以待王命。

    ”魏兵争欲報仇,共剖維腹,其膽大如雞卵。

    衆将又盡取姜維家屬殺之。

    鄧艾部下之人,見锺會、姜維已死,遂連夜去追劫鄧艾。

    早有人報知衛瓘。

    瓘曰:“是我捉艾,今若留他,我無葬身之地矣。

    ”護軍田續曰:“昔鄧艾取江油之時,欲殺續,得衆官告免。

    今日當報此恨。

    ”瓘大喜,遂遣田續引五百兵趕至綿竹,正遇鄧艾父子放出檻車,欲還成都。

    艾隻道是本部兵到,不作準備;欲待問時,被田續一刀斬之。

    鄧忠亦死于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歎鄧艾曰: 自幼能籌劃,多謀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又有詩歎锺會曰:童年 髫年稱早慧,曾作秘書郎,妙計傾司馬,當時号子房。

     壽春多贊畫,劍閣顯鷹揚。

    不學陶朱隐,遊魂悲故鄉。

     又有詩歎姜維曰: 天水誇英俊,涼州産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将有餘哀。

     卻說姜維、锺會、鄧艾已死,張翼等亦死于亂軍之中。

    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彜,皆被魏兵所殺。

    軍民大亂,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旬日後,賈充先至,出榜安民,方始甯靖。

    留衛瓘守成都,乃遷後主赴洛陽。

    止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谯周、秘書郎郄正等數人跟随。

    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後皆憂死。

     時魏景元五年,改為鹹熙元年,春三月,吳将丁奉,見蜀已亡,遂收兵還吳。

    中書丞華核奏吳主孫休曰:“吳、蜀乃唇齒也。

    ‘唇亡則齒寒’。

    臣料司馬昭伐吳在即,乞陛下深加防禦。

    ”休從其言,遂命陸遜子陸抗為鎮東大将軍,領荊州牧,守江口;左将軍孫異守南徐諸處隘口;又沿江一帶,屯兵數百營,老将丁奉總督之,以防魏兵。

    建甯太守霍戈聞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

    諸将皆曰:“既漢主失位,何不速降?”戈泣謂曰:“道路隔絕,未知吾主安危若何。

    若魏主以禮待之,則舉城而降,未為晚矣;萬一危辱吾主,則主辱臣死,何可降乎?”衆然其言,乃使人到洛陽,探聽後主消息去了。

     且說後主至洛陽時,司馬昭已自回朝。

    昭責後主曰:“公荒淫無道,廢賢失政,理宜誅戮。

    ”後主面如土色,不知所為。

    文武皆奏曰:“蜀主既失國紀,幸早歸降,宜赦之。

    ”昭乃封禅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賜絹萬疋,僮婢百人。

    子劉瑤及群臣樊建、谯周、郄正等,皆封侯爵。

    後主謝恩出内。

    昭因黃皓蠹國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淩遲處死。

    時霍戈探聽得後主受封,遂率部下軍士來降。

    次日,後主親詣司馬昭府下拜謝。

    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感傷,獨後主有喜色。

    昭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堕淚,後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于此!雖使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須臾,後主起身更衣,郄正跟至廂下曰:“陛下如何答應不思蜀也?徜彼再問,可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蜀地,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晉公必放陛下歸蜀矣。

    ”後主牢記入席。

    酒将微醉,昭又問曰:“頗思蜀否?”後主如郄正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

    昭曰:“何乃似郄正語耶?”後主開目驚視曰:“誠如尊命。

    ”昭及左右皆笑之。

    昭因此深喜後主誠實,并不疑慮。

    後人有詩歎曰: 追歡作樂笑顔開,不念危亡半點哀。

    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

     卻說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遂尊之為王,表奏魏主曹奂。

    時奂名為天子,實不能主張,政皆由司馬氏,不敢不從,遂封晉公司馬昭為晉王,谥父司馬懿為宣王,兄司馬師為景王。

    昭妻乃王肅之女,生二子:長曰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聰明英武,膽量過人;次曰司馬攸,性情溫和,恭儉孝悌,昭甚愛之,因司馬師無子,嗣攸以繼其後。

    昭常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