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盲論瞽說,反緻疑誤衆生,比比皆是,豈知其自入邪見,複引人入邪見,空負好心,大作惡業,仍當堕落者乎!)
勸避難人
世人當亂離之際,避處深山曠野,颠沛不一。
望旌旗,則母離子散;聞金鼓,則膽落魂飛。
此等流離傾覆,雖國家大數,然莫非自業所招。
慈受禅師偈雲:‘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
負命殺汝身,欠财焚汝宅。
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由是觀之,無論殺身亡家,屬之前定,即一指之傷,一針之失,乃至刹那恐怖,未有出于無因者。
普告世人,但遇兵戈之際,宜回心自念曰:‘吾身尚未被執,然且如此恐怖,則物類當被執之時,恐怖更當何如?骨肉尚未分散,然且如此凄慘,則物類當分散之時,凄慘更當何如?四體尚未宰割,然且如此悲苦,則物類當宰割之時,悲苦更當何如?’由是過去殺業,必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直下斬除。
如此用心,則來世必生太平之代,必不生危亂之時;縱或生危亂之時,必不生被兵之地矣。
豈非避難最上策乎?彼登山涉水,非萬全計也。
古德雲:‘世上欲無刀兵劫,須是衆生不食肉。
’
刀兵償報
宋徽宗時,寇兵入内,所至焚戮,惟安陽鎮被禍尤慘。
後有一僧,能于定中勘冥事。
衆叩之,僧為入定,具知其詳,乃曰:‘此鄉所造殺業,慘于他處,故受報亦慘于他處。
然業報未盡,怨對方來,衆等未能安息也。
’後連年兵火,人民屢遭屠戮,果無遺類。
[按]人見漁翁灑網,忽得大魚,必鼓掌稱快,不知此又增一怨對也。
悲憐救解,猶恐不及,奈何反稱羨之耶?稱之,是贊歎殺;羨之,是随喜殺。
慧眼一觀,皆是刀兵種子矣!
龍子救難
巢江水暴漲,尋複故道。
有巨魚重萬斤,三日死,合郡食之,一老妪獨不食。
忽有老叟告曰:‘此吾子也,不幸罹禍,吾厚報汝。
若東門石龜目赤,汝急出城,城将陷矣。
’妪因日往視龜。
有稚子訝之,妪以實告。
稚子僞以朱傅龜目,妪見,急出城。
遇一青衣童曰:‘吾龍子也。
’引妪登山。
而城果陷為湖。
[按]佛世有一大臣,相士決其兵死,日夜以兵自衛,至執劍而卧。
一日,請佛诘朝赴齋,佛不受,告其國王曰:‘此臣今夜必死。
’是夕,有四臣亦在其家防守,其妻見夫熟睡,代為執劍。
未幾,妻亦睡去,落劍斷頭。
國王聞之,疑四臣與婦有私,俱斷其右手。
阿難問佛何因,佛言:‘其夫前世作牧羊兒,婦為白母羊,四臣爾時,同為劫賊,見兒牧羊,同舉右手,指羊謂兒曰:“殺以食我。
”牧兒涕泣從之。
以是因緣,輾轉酬報。
’(詳載《雜譬喻經》上卷)。
童子僞赤龜目,亦系福力所緻。
因緣會遇,自然而然,不可強也。
勸食牛犬者(以下言自奉不宜殺生)
勸人戒食牛犬,不如勸人戒殺牛犬;勸屠戶戒殺牛犬,不如勸官長禁殺牛犬。
何則?勸人莫食,雖或面從,然肴俎在前,誰能自制?是知勸人戒食,不如勸人戒殺也。
屠人因勸改者,十難其一。
苟不攝以官長,懼以嚴刑,雖日進屠門诏之,終為無益。
何如号令申嚴,群兇匿刃乎?況禁屠一事,貧儒亦能得之官長。
俟禁榜既懸,而後嚴行糾察,奉為成規,雖不勸人戒,自無牛犬可食矣。
惜乎!缙紳之士,凡名利所在,辄俯仰當道,哓哓不已,遇此等事,則鉗口卷舌耳。
命終酬業(出《顔氏家訓》)
齊貴人奉朝請,性奢蕩而嗜牛犬,食必特殺。
年三十餘,一日,見大牛忽至,遍體痛如刀割,嗥叫發狂而死。
[按]異類有功者,莫如牛犬;食之最損陰德者,亦莫如牛犬。
世人必欲沾其味,何哉?
戒牛得魁(出《廣慈會要》)
金陵朱之蕃,未第時,夢神曰:‘今年狀元當是鎮江徐希孟,因私一奔女,黜之。
次當及汝。
但彼三代不食牛,汝父子未戒。
倘能悔過,猶可及也。
’覺而語父,父不信。
是夕,父夢亦如之,始大驚,誓不複食。
是年,果魁天下,徐止二甲第三。
[按]或雲:牛系郊祀之物,唯有福者方得食。
觀此,可以塞口。
鬼顯業因(出《觀感錄》)
無錫書吏王某,順治丁酉,以錢谷事,獄死北都。
癸卯夏,蘇州金太傅子漢光,自京歸。
舟次張家灣,有人乞附舟,稱無錫王書吏。
泊舟待之,不至,舟發複呼。
诘之,以實告,舟中皆驚。
鬼曰:‘無妨,居舟隅可也。
’舟近岸,似有人躍入。
未幾,忽叫跳。
問故,曰:‘遺一小囊于岸,内有錢糧數,乞停舟取下。
’從之。
行三日,鬼曰:‘姑止,此地施食,吾欲往投。
’去即下,曰:‘觀音菩薩主壇,無飯與吾,以生前喜食牛耳’。
漢光曰:‘天下有此奇事?吾素食牛,今當戒矣!’俄而大哭,問之,曰:‘天上戒壇菩薩至,吾不敢居此。
’漢光停舟,鬼杳然。
[按]瑜伽法味(*瑜伽:梵語物物相應之義。
佛教大乘,一為中觀(空宗),一為瑜伽(有宗)。
這裡的‘瑜伽’,有佛法之義),普濟人天。
上而天龍八部,下而地獄鬼畜,皆在所施之内。
豈有菩薩主壇,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