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之内外亦然。
從因緣生以緻痛癢。
苦樂善惡不苦不樂。
其一痛癢因一心識。
二痛癢者謂有内外。
三痛癢者随過去教。
從當來行因現在識。
四痛癢者謂從四種地水火風。
五痛癢者從念五陰色痛癢思想生死識。
六痛癢者從六衰故。
七痛癢者從七識故。
八痛癢者或從八邪而迷荒故。
九痛癢者謂九神處。
十痛癢者謂十惡業。
取要言之。
一切痛癢皆由貪樂。
因從念欲而緻衆痛。
是故言曰不可數人其痛無量。
菩薩於彼觀己痛癢觀他人痛癢。
知衆群黎起分痛癢。
當顯慧業使諸衆生因痛癢慧睹見德本除去諸罪。
是為菩薩觀己痛癢觀他人痛癢心意止也何謂菩薩自觀己心。
觀他人心其意止也。
其菩薩心未曾忽忘。
舉動行步常自将護而複察之。
心適起已尋便消滅。
無常住處不住在内。
亦不在外不兩間得。
吾從初始發菩薩心已來。
彼心盡滅離别星散悉無有處。
其無無處不可處之。
心在某處其心所集衆德之本。
是亦滅盡離别星散。
無處不處不可分别。
所可因勸發道意者亦複自然。
以是故曰心者不知心。
心者不見心。
心心不相待。
何謂其心而發無上正真道意成最正覺。
其道心者不與善合。
其善本心不與勸助。
意共俱合。
其清淨心不舍道心。
其人觀此不恐不怖亦不懷懅。
又複心念十二因緣。
甚為深妙不失報應所種果實。
心亦不著於一切法。
假使因緣從報應緻。
一切諸法無有真谛亦無君主。
恣其所欲而自迷惑。
吾當精進執其一心使不回轉。
何謂心法何謂迷惑。
心如幻化無能淨者是為心法。
假使皆舍解迷惑事。
勸助佛國是亦迷惑。
心如夜夢覺不知處是為心法。
若於禁戒而行謹慎然後自勸。
是五神通是為化變。
心如野馬本末滅盡是為心法。
設以順從一切忍力。
安和正覺莊嚴其心而化變矣。
用勸助之是為化變。
心如水月究竟自然。
寂靜澹泊是為心法。
若悉精進勸發具足。
無數佛法是為化變。
心不可持亦不可見是為心法。
若複備悉禅思脫門三昧正受。
願佛定意是為化變。
心者無形無比無教。
亦無像色是為心法。
若能頒宣分别智慧。
勸助佛道推往古世是為化變。
心無因緣終不起生是為心法。
若能導禦一切德本是為化變。
設無有對心終不起是為心法。
若因法報修於道心是謂為變。
其心境界永離垢濁初無所生是為心法。
若導禦心得緻報應。
至於佛界是謂為變。
菩薩自觀己心觀他人心。
得神通已其心一定。
尋見一切衆生心念。
因說罪福皆自然矣菩薩自見其心見他心已則興大哀。
已興大哀教化衆生不以勞倦。
其心不滅亦複不荊堅住其心不與生死。
而俱同塵能自制心。
以此聖慧通達之心。
入於不起無所生法。
不堕聲聞緣覺之地。
常自禦心堪任具足諸佛道法。
一心念頃以智慧心。
逮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是為菩薩自察己心。
觀他人心得至意止。
何謂菩薩自觀其法。
觀他人法得法意止。
以明智眼普見諸法。
未曾中忘至成佛道。
自觀其法觀他人法。
是時菩薩悉見諸法。
其想於空令脫空義。
脫無想願度無所生。
亦無所滅而離諸行。
等見諸法舍於緣起。
十二牽連觀法界行。
菩薩察法不随非法。
不計吾我亦不計人壽命處所是謂為法。
何謂非法。
自見吾我計人壽命。
睹於斷滅計有常存。
而見有無合散之事。
一切諸法皆亦是法。
一切諸法亦複非法。
所以者何。
曉空無想及無願義。
是一切法皆為應法。
自計吾我縛在諸見。
是一切法悉為非法。
彼自觀法觀他人法。
菩薩行此不見諸法。
何所佛法誰非佛法其無徑路無有解脫亦無生死。
皆能開導一切諸法。
處於衆生逮得無蓋無極大哀。
療諸塵勞己心發念。
是無塵欲亦無不塵。
所以者何。
是所趣者開度平等。
不疑塵勞不畏貪欲。
曉了是者乃名曰佛。
塵欲自然道亦自然立心如是,雖有所住亦無處所。
不住立意而名曰祝是謂為祝立於法界不住法界。
不住人界則無所住名曰虛空。
一切諸法等如虛空。
若有菩薩自觀身法觀他人法,則能導禦諸佛道法。
一切諸法皆歸解法。
若曉了者乃能顯發。
盡於無為亦無所荊道無生處不生之處。
觀察衆生未曾舍離。
無生本際趣法意止。
意在諸法而令堅祝不著聲聞緣覺佛法。
何謂不著何謂處當。
心所在處常能堅祝其住不迷未曾忽忘。
觀已來際其法所由。
亦觀他法而得意止。
頒宣無量分别章句。
所行無際等禦佛法。
可悅一切衆生心念。
降伏衆魔得自在慧乃謂道義。
是為菩薩自見己法。
見他人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