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上

首頁
    者諸蟲。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我身蟲聚。

    當有何實。

    蟲亦無主。

    我亦無我。

    作是思惟時。

    所見蟲眼。

    當漸漸小。

    見此事已,身心和悅。

    恬然安樂。

    倍勝於前。

    佛告阿難。

    汝好受持是厚皮蟲聚觀法。

    慎莫忘失。

    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已,名第六厚皮蟲聚觀竟。

     佛告阿難。

    複當住意系念一處。

    谛觀右腳大指上。

    從足至頭。

    好谛觀之。

    當使皮肉都盡。

    腸胃腹肝。

    肺心脾腎。

    一切五藏。

    悉落堕地。

    唯有筋骨。

    共相連持。

    殘膜著骨。

    其色極赤。

    或如淤泥。

    或如濁水。

    作濁水想。

    持用洗皮。

    從足至頭。

    皆使如是,自觀己身。

    極令分明觀己身已,於現前地。

    複作一身使在前立。

    如己無異。

    想一成已,複當想二。

    想二成已,複當想三。

    想三成已,複當想四。

    想四成已,複當想五。

    想五成已,乃至想十。

    想十成已,見一室内。

    周匝上下。

    滿中皆是。

    赤色骨人。

    或有淤泥色者,或有濁水色者,以濁水洗皮。

    如是衆多。

    漸漸廣大。

    滿一由旬想一由旬已,想二由旬。

    想二由旬已,漸漸廣大。

    想百由旬。

    想百由旬已,乃至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赤色骨人。

    或有淤泥色者,或有濁水色者,以濁水洗皮。

    周匝上下。

    縱橫彌滿。

    佛告阿難。

    汝今谛觀此赤色相。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七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竟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心住意。

    觀左腳大指。

    從足至頭。

    如新死人。

    其色萎黃。

    當觀己身。

    亦複如是,見萎黃已,當令黃色變成青赤。

    此想成時。

    見於前地。

    有一新死人。

    其色黃赤。

    見一已見二。

    見二已見三。

    見三已見四。

    見四已見五。

    見五已心想利。

    故恒見己身。

    如新死人。

    如是想成見一切人。

    滿閻浮提如新死人。

    此想成已,轉複廣大。

    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新死人。

    自見己身及以他身。

    等無有異。

    此想成時。

    心意惙然。

    貪欲轉薄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是新死想。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八新死想竟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念住意。

    谛觀左腳大指上。

    從足至頭。

    使心不散。

    見身諸骨。

    一一分明。

    共相支拄。

    亦相連持。

    無有破者,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

    皎然大白。

    見己身已,往複反覆。

    想令白淨。

    想一身已,複想二身。

    想二身已,複想三身。

    想三身已,複想四身。

    想四身已,複想五身。

    乃至於十。

    想十身已,見一室内。

    周匝上下。

    悉是骨人。

    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白中。

    白如珂雪。

    見一室已,複見百室。

    見百室已,見一閻浮提。

    見一閻浮提已,乃至見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骨人。

    毛發爪齒。

    皆悉具足。

    其色極白。

    白如珂雪。

    此想成時。

    心意恬安。

    歡喜倍常。

    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具身骨想。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想成時。

    名第九具身想竟。

     佛告阿難。

    複當更教系心住意谛觀右足大指兩節間。

    令心專住。

    無分散意。

    觀兩節使相離去。

    唯角相拄。

    觀兩節已從足至頭。

    皆令如是,使節節解。

    唯角相拄。

    從頭至足。

    有三百六十三解一一谛觀。

    令節節各解。

    若不足者,安心谛觀。

    令節節各解。

    唯角相拄。

    觀己身已,當觀他身。

    觀見一已,觀見二。

    觀二已,觀見三。

    觀三已,觀見四。

    觀四已,觀見五。

    觀五已,乃至觀見無量。

    諸白骨人。

    節節各解。

    唯角相拄。

    見此事已複見四方。

    衆多骨人亦複如是,得此觀時。

    當自然見諸骨人外,猶如大海。

    恬靜澄清。

    其心明利。

    見種種雜色光圍繞四邊。

    見此事已,心意自然安隐快樂。

    身心清淨無憂喜想。

    佛告阿難。

    汝好谛觀此節節解想。

    慎莫忘失。

    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節節解觀竟。

     佛告阿難。

    此想成已,複當更教系念住意。

    谛觀右腳大指兩節間。

    令節相離。

    如三指許。

    作白光想。

    持用支拄。

    若夜坐時作月光想若晝坐時。

    作日光想。

    連持諸骨。

    莫令解散。

    從足至頭。

    三百六十三解。

    皆令相離。

    如三指許以白光持。

    不令散落晝日坐時。

    以日光持。

    若夜坐時。

    以月光持。

    觀諸節間。

    皆令白光出。

    得此觀時。

    當自然於日光中。

    見一丈六佛。

    圓光一尋。

    左右上下。

    亦各一尋。

    軀體金色。

    舉身光明。

    炎赤端嚴。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皆悉炳然。

    一一相好。

    分明得見。

    如佛在世等無有異。

    若見此時。

    慎莫作禮。

    但當安意谛觀諸法。

    當作是念。

    佛說諸法無來無去。

    一切性相。

    皆亦空寂。

    諸佛如來。

    是解脫身。

    解脫身者,則是真如。

    真如法中。

    無見無得。

    作此想時。

    自然當見一切諸佛。

    以見佛故心意泰然。

    恬怕快樂。

    佛告阿難。

    汝今谛觀是流光白骨。

    慎莫忘失。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一白骨流光觀竟。

     佛告阿難得此觀已,複當更教系心住意。

    谛觀脊骨。

    於脊骨間。

    以定心力作一高台想。

    自觀己身。

    如白玉人結加趺坐。

    以白骨光普照一切。

    作此觀時。

    極使分明。

    坐此台已,如神通人。

    住須彌山頂。

    觀見四方。

    無有障閡。

    自見故身。

    了了分明。

    見諸骨人。

    白如珂雪。

    行行相向。

    身體完具。

    無一缺落。

    滿於三千大千世界。

    此名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