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首頁
    △陀羅尼品第四 爾時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深解微細。

    何等為十。

    所謂解求出離。

    解究竟諸法。

    解具足一切法。

    解随順一切法相。

    解分析一切諸法。

    解十二因緣甚深難冒。

    解業力不可思議。

    解如所說深義。

    解通達順如道理。

    解一實谛。

    善男子,雲何菩薩解求出離。

    乃至雲何解一實谛。

    菩薩恒作是念。

    一切世間痛哉苦哉。

    八苦猛火之所焚然。

    淫欲炎盛燒其身首。

    瞋煙蓬勃妄想亂起。

    無明癡暗障蔽眼目。

    菩薩見已複作是念。

    是等衆生雲何出離三界火宅得脫火難。

    為是衆生得脫因緣。

    是故求解諸法。

    求得随順諸法平等。

    得平等已如實了知諸法幻相。

    了知幻已則如實知。

    如實知已而順觀察甚深難冒十二因緣。

    得緣觀已觀察業力不可思議。

    作是觀已生大希有。

    而作是念。

    一切諸法雖無自體而能巧作種種色像。

    如是微細以意覺了。

    所說諸義則得明解。

    已了義故通達真如。

    達真如已得見實際。

    見實際已則能度脫一切衆生生死火宅。

    善男子,如是菩薩解求出離。

    乃至解一實谛具足如是十法菩薩摩诃薩深解微細。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辯才會理。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法但是假名。

    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無養者無造者無受者無知者無見者,危脆災厄不能自由空無所有。

    虛妄分别因緣假合。

    如是假合假名說之。

    善男子,有此道理随順法相。

    無人無我衆生壽者造者受者知者見者,無有自在虛妄分别。

    因緣假合。

    如是說法有此道理随順法相。

    不違法相與理相應。

    如是觀察實法道理。

    悉不颠倒顯了法相。

    如是辯才與理相應。

    是故說名辯才會理。

    善男子,具足十法菩薩摩诃薩辯才會理。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辯才明了。

    何等為十。

    所謂解結辯才。

    無盡辯才。

    無斷絕辯才。

    無不潤辯才。

    無下劣辯才。

    無怖畏辯才。

    無比辯才。

    不可沮壞辯才。

    無窮辯才。

    四無礙具足辯才。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是十法辯才明了。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淨潔辯才。

    何等為十。

    所謂無吃讷辯才。

    無恐怖辯才。

    無劣弱辯才。

    不自逞辯才。

    不損義辯才。

    不損文辯才。

    不失方法辯才。

    無失時辯才。

    無粗澀辯才。

    無不明了辯才。

    善男子,菩薩辯才無諸吃讷。

    所以者何。

    以無所畏故。

    菩薩在大衆中如師子王不畏不怯。

    菩薩辯才不逞不谄。

    何以故?遠煩惱故。

    有煩惱者而恒自逞非無煩惱。

    菩薩辯才義無損減。

    何以故?得法爾故。

    菩薩無無義辯才。

    何以故?證得法故。

    善男子,未證法者有義損減非得法者,菩薩辯才無文損減。

    何以故?通學一切諸經論故。

    不學經論有失文章。

    若學經論無有此失。

    菩薩不失方法。

    何以故?已修一切諸方法故。

    菩薩善學無量經法不失時節。

    無前後失。

    故菩薩無粗澀辯才。

    無有粗惡無逆耳語。

    何以故?遠離惡口諸過失故。

    菩薩辯才無不明了。

    何以故?具利根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是十法辯才淨潔。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

    能令一切衆生歡喜辯才。

    何等為十。

    所謂愛語。

    姿顔悅豫無有颦蹙。

    恒說義理。

    恒說正法。

    說法平等。

    不逞自能無所輕蔑。

    心無污染不輕躁動種種辯才。

    善男子,菩薩愛語。

    能令衆生心得歡喜。

    姿顔光悅無有颦蹙。

    谘嗟具足和悅衆生。

    恒說義理。

    優量語故悅衆生心。

    恒為說法。

    利益語故而悅衆生。

    說法平等。

    於諸衆生令悅其意。

    菩薩不自逞能。

    遠離憍慢自恣矜高。

    随衆生類而教導之必令歡喜。

    菩薩無所輕蔑。

    殷勤為說令得歡喜。

    菩薩無所染污。

    持淨戒故令衆歡喜。

    菩薩不輕躁動。

    多修忍故。

    菩薩種種辯才。

    以愛語故令衆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是十法辯才。

    能令一切衆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言語辯才人所信受。

    何等為十。

    所謂菩薩。

    於諸衆生非是法器而不為說。

    謗法衆生亦不為說。

    有來調弄亦不為說。

    外道邪見亦不為說。

    無恭敬者亦不為說。

    無信心者亦不為說。

    幻惑谄曲亦不為說。

    不為自身乏無資生故為說法。

    不為利養嫉妒慳吝故為說法。

    散頭裸袒及瘖啞者不為說法。

    所以者何。

    善男子,菩薩於諸衆生無有慳吝亦無秘法。

    無不憐愍無不利物。

    但諸衆生於佛法中非法器故。

    是故菩薩而不攝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有何衆生菩薩為其說法。

    佛言:善男子,菩薩說法為諸衆生。

    有信根者可成熟者,具有法器於過去佛已種善根。

    無有谄曲離諸欺诳。

    所有威儀實無虛假。

    不著世間名聞利養。

    具足信心善友攝持。

    行諸善業易可開悟。

    利根衆生於所說義能解意趣。

    精進勇猛能得佛果如說修行。

    善男子,如是衆生諸佛菩薩而為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具是十方所出語言悉可信受。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善能說法。

    何者為十。

    所謂但為修行諸佛法故而演說法。

    如是說法而佛及法俱不可得。

    但欲修行諸波羅蜜而為說法。

    而是修行及波羅蜜亦不可得。

    為菩提行菩薩說法。

    而是菩提及菩提行皆不可得。

    為滅煩惱故為說法。

    不得煩惱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