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六

首頁
    恚心。

    遠離粗獷。

    心多忍辱。

    具足堪任法王子位。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堪任正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安樂共祝何等為十。

    所謂正見具足。

    淨見具足。

    戒品具足。

    威儀清淨。

    行於所宜。

    境界無煩惱祝動止細密。

    同學和睦。

    每事有分。

    行一乘道無馀師範。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安樂共祝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

    何等為十。

    所謂以利益施攝受衆生。

    以安樂施攝受衆生。

    以無盡施攝受衆生。

    以利益說。

    以實義說。

    以正法說。

    以道理說。

    以利益事。

    以資生供給事。

    以财物利益事。

    攝受衆生。

    善男子,利益施者謂法施也。

    安樂施者是财物施也。

    無盡施者示正道理。

    利益說者勸令修善。

    實義說者謂不倒說。

    正法說者随順佛教所攝之法。

    道理說者不違實際。

    利益事者回於不善令住善處。

    資生供給事者若飲若食。

    财物利益者,謂金銀琉璃真珠玻璃琥珀珊瑚瑪瑙象馬車乘所須之物。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

    何等為十。

    所謂威儀庠序。

    於四威儀悉非虛僞。

    見之可愛猶若秋月。

    見之生樂。

    視不知足。

    悅人内心。

    於諸衆生無憎惡者,衆生見者無不歡喜。

    衆生見者發清淨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

    能為衆生之所依止。

    何等為十。

    所謂擁護衆生於煩惱畏。

    将領衆生出於生死稠林曠野。

    濟度衆生於生死海。

    孤獨衆生為作親眷。

    於諸煩惱疾病衆生為作醫王。

    無救護者為作救護。

    無料理者為料理之。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於無洲無渚能為洲渚。

    無趣向者為示趣向。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

    能為衆生之所依止。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喻大藥樹。

    何等為十。

    所謂如大藥樹名曰善見。

    疾病衆生随意得用。

    根莖枝葉皮肉華果。

    若見若嗅若嘗若觸。

    無不痊愈。

    善男子,菩薩若爾。

    從初發心見諸衆生。

    為諸煩惱種種疾玻布施治療。

    戒忍精進禅定般若。

    若得見聞菩薩功德。

    若得親近。

    若得其味。

    病無不差。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喻大藥樹。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福業相應。

    何等為十。

    所謂於三寶處随力治理。

    於諸衆生有疾病者布施湯藥。

    於饑馑者布施飲食。

    若有衆生寒熱所逼施其溫涼。

    於和上阿阇梨深心供養恭敬承事。

    於諸同學禮拜奉迎送去。

    合掌問訊作和睦事。

    處處建立伽藍園林。

    應時布施米穀财物及諸倉庫。

    於諸奴婢仆使下隸施其飲食。

    衣裳湯藥而擁護之。

    時時往詣持戒多聞沙門親近禮拜。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福業相應。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善能變化。

    何等為十。

    所謂於一佛刹不動不搖,則能遍於諸佛刹土谘禀如來。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無量諸佛刹土就彼聽法。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諸佛無量刹土。

    供養承事彼佛世尊,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諸佛無量刹土。

    行菩提行令得滿足。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諸佛無量刹土。

    彼土菩薩成等覺時。

    詣彼供養恭敬禮拜。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無量諸佛刹土現自成佛。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無量諸佛刹土轉正法輪。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無量諸佛刹土現般涅槃。

    於一佛刹不動不遙往詣無量諸佛刹土。

    彼有衆生應得度者,悉為變化作諸神通令得度脫。

    雖作變化而無思惟亦無分别。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雲何菩薩作諸變化。

    雲何不思惟。

    雲何無分别耶。

    佛言: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

    如此日月照了四洲。

    為是衆生而作利益。

    而是日月無有思惟亦無分别。

    以光明故利益衆生。

    但以過去業行因緣果報故。

    有如是日月利益事生。

    善男子,菩薩亦爾。

    雖作變化利益衆生。

    皆無思惟悉無分别。

    不作功用運是業行。

    所以者何。

    是等變化皆由菩薩善業因緣之所成故。

    菩薩於因地中行菩薩時發弘誓願。

    以本願力而不思惟亦不分别。

    生諸變化不加功用。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

    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為十。

    所謂萬行具如前說。

    夫萬行者,布施具足戒品具足。

    言戒品者,不隙不雜不瑕不玼。

    過於聲聞緣覺戒品。

    清淨明白戒品具足。

    忍辱具足。

    精進具足。

    禅定具足。

    善慧具足。

    善巧方便具足。

    善願具足。

    諸力具足。

    微妙甚深正智具足。

    所修妙智具足。

    不共一切聲聞緣覺過其境界。

    從於菩薩初地以上。

    乃至九地過境界故。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

    速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