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煩惱滅。
為修厭離而證滅故。
菩薩說法不得厭離亦不得滅。
為須陀洌為斯陀含。
為阿那含。
證得果故。
菩薩說法亦不得是。
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含等悉不可得。
為阿羅漢果故菩薩說法。
亦不可得阿羅漢及阿羅漢果。
為得辟支佛果故菩薩說法。
緣覺及果俱不可得。
為滅執著諸我見故菩薩說法。
我與執著皆不可得。
菩薩雖說有諸業報。
業及業報亦不可得。
何以故?作是思惟。
所說之法依因名字。
依此名字尋法不得。
所以者何。
所言法者,非文字體。
夫文字者亦無法體。
以是義故。
依於假名俗谛故說於無名法而立名字。
如是名字皆是虛妄而非真實。
非真實者非第一義。
既非真谛是虛妄法。
诳惑一切嬰兒凡夫。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是十法善能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無不随順。
善男子,菩薩随順於法不出於色。
随順於法不出受想行識。
随順於法不出欲界。
随順於法不出色界。
随順於法不出無色界。
随順於法不出於法。
随順於法不順衆生。
随順於法不順斷見。
随順於法不出於道。
以智善巧方便相應非不随順。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是十法無不随順。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善解法界。
何者為十。
所謂智慧具足為善知識之所攝受。
勇猛精進遠離一切障礙善能清淨。
於所教誨生殷重心。
多修空相遠離僻見。
善行聖道了見真實。
是為十法。
善男子,慧命菩薩親近善友。
見善知識生歡喜心。
於善友中生世尊想依止而祝依善友已勇猛精進。
為滅一切不善之法。
成就滿足一切善法。
如是勇猛一切障礙悉皆滅荊無障礙已不息於道故得清淨。
遠離一切身口意惡及破戒業。
得清淨已於所教誨生殷重心。
殷重教已多修空相。
修空相已不生倒見。
離倒見已而修聖道。
修聖道已而見真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何者名為真實。
佛言:善男子,夫真實名非颠倒名。
世尊,何者是非颠倒。
佛言:善男子,非是虛妄名不颠倒。
世尊,何者是非虛妄。
佛言:即是如如無變異法。
世尊,何者名如如。
佛言:夫如如者,謂是内所證知之法。
不可文字之所顯示。
所以者何。
是法一切言語道斷。
文字章句所不能诠。
過音聲界離諸口業絕諸戲論。
不增不減不出不入不合不散。
非可籌度不可思量。
過算數境非心行處。
無礙無想過想境界。
過諸嬰兒一切境界。
一切嬰兒所不行處。
過一切魔境界。
過一切煩惱境界。
過識境界無所住處。
無住寂靜聖智行處。
如是如是内所證。
無垢無污無染清淨。
微妙第一畢竟最勝。
常恒湛然無生滅法。
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爾。
善男子,菩薩為是法故精勤不懈修行精進忍種種苦。
如是苦行證是法界。
於是法中。
複加安立一切衆生。
善男子,是名如如。
是名實際。
是名一切智。
是名一切種智。
是名不可思議界。
是名無二界。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雲何應證雲何應得。
如是法界說名内所證得耶。
佛言:善男子,以出世智故内應當證内應當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以智所證得是内證得不。
佛言:善男子,不也。
何以故?以智慧故如實見法以身證之。
菩薩複言:世尊,諸善男子,若以聞慧若以思慧。
得證是法。
名内證不耶。
佛言:善男子不可也。
何以故?不可以聞慧。
不可以思慧内證此法。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
善男子,如大曠野林中夏月後分。
設有一人從東方而往西域。
複有一人從於西方而往東域。
以蒸熱所苦渴乏惱亂。
路中逢見。
東方來者而問之曰:仁者,我今熱惱所苦渴乏煩躁。
汝可為我示於道路。
若池若湖有清淨水涼冷無濁。
能為我除此渴乏者,是時東方來人谙悉道路。
經見善知水路之相。
己曾自飲洗浴是水。
便報之曰:仁者,以此道路汝但直去。
若於是處見有二道。
可避左邊而行右道。
乃至得見郁茂叢林。
是叢林中有三池水。
清淨香美柔軟輕冷八德具足。
善男子,於汝意雲何。
是人為熱所苦渴乏逼惱。
但聞水名唯思是水除渴乏不。
即證此水涼冷以不。
對曰不也。
世尊,如渴乏者,要須至彼清冷水處。
得飲浴已渴乏乃除方自證知。
善男子,聞思二慧不得内證。
亦複如是,善男子,言叢林者,即生死之名也。
熱惱所苦者,一切衆生也。
何以故?三障煩惱熱所逼故渴乏五欲。
所言示道路者,則是菩薩之名也。
善解一切智道經證是法内證得法故。
言清冷水者,即是第一義谛之名也。
複次善男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
汝當聽之。
善男子,於意雲何。
諸佛如來。
若住世界一劫壽命。
於閻浮提人前稱歎甘露之味。
所謂色香美味清淨具足柔軟。
是諸衆生。
聞歎是食得飽以不。
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以此義故應當知之。
聞思二慧不可内證得如是法。
複次善男子,谛聽譬喻。
善男子,如有一人經食甘果知其美味。
於衆人前而稱歎之。
具足色香味觸。
善男子,汝意雲何。
是等衆人聞說果味得果味不。
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依此義故應當知之。
聞思二慧不可内證得如是法。
降伏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