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首頁
    △安樂行品第五 爾時世尊,複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修行十法。

    在在處處心恒寂靜而安樂祝何等為十。

    所謂善修憶念。

    觀察於身及受心法。

    善修憶念。

    觀察境界阿蘭若處。

    於諸聚落國城都邑。

    於諸利養恭敬名聞。

    於諸如來所制禁戒。

    於皮肉心一切煩惱上中下品。

    善修憶念而觀察之。

    善男子,雲何菩薩觀察於身而安樂祝菩薩摩诃薩以智慧故觀察是身從足至頂。

    唯見是身三十六物假合成人。

    念念生滅無常敗壞。

    筋脈連持不淨充滿無可樂者,如是觀察即生厭離。

    以厭離故身染身貪身見身著悉不複生。

    以是因緣。

    凡諸不善與身相應皆得遠離。

    有諸善法與身相應悉皆增長。

    雲何觀受善修憶念而安樂祝菩薩摩诃薩作是思惟。

    凡是諸受一切皆苦。

    所以者何。

    嬰兒凡夫頑嚣無智。

    以颠倒故。

    以苦受中而生樂想。

    一切聖人唯見是苦。

    複能安立一切衆生。

    於是法中令得随順。

    如是學之已得觀受善住念處。

    於苦樂受不瞋不貪。

    為滅受故勤修憶念。

    於是法中勸化他人令如是行。

    雲何觀察於心念處而安樂祝菩薩摩诃薩作是思惟。

    是心颠倒無常常想苦生樂想。

    於無我法而作我想。

    於不淨中而作淨想。

    躁動易轉一念不祝為諸煩惱而作根本。

    長為衆生開三塗門。

    為諸苦惱而作因緣。

    能閉善道。

    能為發起貪瞋癡等。

    為一切法作增上緣。

    一切諸法心為上首。

    若知於心則能得知一切諸法。

    心能盡作一切世間種種色像。

    唯心見心唯心造業若善不善。

    唯心輪轉無暫休息猶若火輪。

    唯心奔逸猶如惡馬。

    唯心能燒猶如野火。

    唯心潤生猶若大。

    如是觀察住心念處,則便能得不随於心能為心師。

    以心師故則能得為一切法師。

    若能於心得自在者,則於諸法而得自在。

    雲何菩薩觀法念處而安樂祝菩薩摩诃薩於如是等不善諸法如實而知。

    言不善者貪瞋癡等及諸煩惱因無明生。

    以是義故修對治門。

    若貪心生修不淨觀。

    若瞋心生修慈悲觀。

    若癡心生而修十二因緣之觀。

    修行正勤而令除滅。

    複為觀察一切善法。

    見善法已於善法中攝心令祝憶念觀察受持是法。

    於是法中轉更勸化。

    令他衆生安住其中。

    雲何菩薩於諸境界攝念觀察而安樂祝菩薩於色聲香味觸若好若鬼。

    而不生於戀著隔礙貪瞋之心。

    作是思惟。

    我今不宜起如此心。

    一切諸法皆非是持。

    我今雲何橫生戀著。

    於是法中我若戀著。

    我是愚癡。

    我是不了。

    我是颠倒。

    所以者何。

    如佛所說,以戀慕故而生染著。

    以染著故而取境界。

    以愚癡故則不能了善不善法。

    以是因緣當堕惡道。

    複作是念。

    我今不宜生如是心。

    於危脆法而生隔礙。

    若生隔礙則不堪忍。

    由不忍耐便生瞋恚。

    以生瞋故為諸聖人之所呵責。

    一切同學而生毀呰所不稱歎。

    作是觀已,於憎恨境善修憶念而安樂祝雲何菩薩於阿蘭若而安樂祝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夫阿蘭若無诤三昧之所居處。

    此阿蘭若多有天龍夜叉乾闼婆等。

    得他心智證知我心及心數法。

    是故我今於此林中。

    不宜起諸不善思惟。

    於一切法若能不生不善思惟。

    觀行得成多修善法。

    雲何菩薩於村聚落國城都邑。

    而作觀察得安樂祝菩薩摩诃薩行於聚落脫見是處。

    於出家人不相宜者,應遠避之。

    何等是耶。

    所謂若酤酒家若淫女舍若國王家。

    若波羅塞等嬉戲之處。

    及以飲酒聚集之處。

    若白衣群作倡伎樂歌舞之處。

    凡是出家非所宜者悉遠離之。

    是中觀察而安樂祝雲何菩薩於諸利養恭敬名聞。

    而作觀察得安樂祝菩薩摩诃薩於諸利養檀越嚫施功德事中。

    於是利養而須自策調伏其心。

    勿令貪著不生愛樂。

    亦複不生我我所心。

    所得利養皆與一切困乏衆生共同平等普受用之。

    若藉是緣而得名聞。

    於是名中亦不自高。

    不生憍慢亦不自恣。

    作如是念我今所得如是名聞。

    不久之頃自當歇滅。

    能得名者及所得名一切無常。

    何有智者於諸虛妄無常迅速敗壞危脆無安立處。

    而生貪著起於憍慢輕蔑他人。

    如是觀察得安樂祝雲何菩薩於諸如來所制戒律。

    憶念觀察得安樂祝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於過去世一切如來學此法律已成等覺而般涅槃。

    於未來世一切如來學此法律當成正覺而般涅槃。

    於現在世一切如來亦學是法今成正覺而般涅槃。

    作是觀已,於諸法律至心恭敬。

    勤求是法修行諸善得安樂祝雲何菩薩於皮肉心上中下品三種煩惱。

    憶念觀察得安樂祝菩薩摩诃薩於皮煩惱而觀察之。

    肉心煩惱亦觀察之。

    以觀察故知其因緣。

    是諸煩惱從何緣生。

    是諸因緣複依何生。

    即得知見煩惱因緣則是無明。

    無明因緣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複何因生。

    不聽正法。

    不聽正法複何因緣。

    不近善友。

    如是知已煩惱因緣。

    煩惱源由煩惱境界。

    悉能遠離得安樂祝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

    在在處處心恒寂靜得安樂祝善男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