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進學前其見利義。
心無憂慼亦不喜歡。
其心無憂志無罣礙,則無所祝其無所住乃無雜碎。
其無雜碎則無所向。
其無所向如是乃向。
如是乃向者爾乃無向。
其無所向乃無吾我。
其無吾我則無所受。
其無所受則無诤訟。
其無诤訟則無鬥亂。
其無鬥亂是沙門法。
其心平等猶如虛空。
住其平等如虛不随欲界。
不處色界不著無色若以一切悉無所著無譽無毀。
其無譽無毀謂一切法。
斯等皆解如是深義。
以能知是六事之業。
宣暢分别亦複如是,以何等故解暢分别。
以是之故一切諸法不可得也。
其能解暢分别諸法。
本無所處三界悉虛。
乃能解暢悉以分别。
是為心密。
密迹金剛力士複謂寂意菩薩。
其心行密。
斯行慈愍不計吾我故。
其行悲哀無有衆生故。
以行歡喜則無命故。
以能濟護乃達無壽故。
行四布施心無慳故。
奉行禁戒調和其心故。
斯忍辱行盡心之業故。
若修精進思惟寂靜故。
其寂一心棄心所在故。
其知聖心無所行故。
其四意止無意無念故。
若四意斷其心以了以不起不滅故。
其神足飛心廣無際故。
以行笃信心無罣礙故。
若修精進心行寂靜故。
其意已念心行得自在故。
其定意者斯平等心無有若幹故。
其智慧根心無想故。
其勢力者順流心本故。
若以覺意心分别慧故。
奉行道業心無所想故。
其寂然者惔怕靜思故。
其觀法心見無著故。
修行賢聖究竟解心故。
心念於佛其明慧者心不妄想故。
其心思道志不可量故。
其思念法心平等故。
思念聖衆心無所住訓誨衆生故。
其心湛淨護於正法故。
其法諸界心無所壞故。
佛土清淨心等如空故。
衆相具足心無别形相故。
逮緻忍辱心無颠倒故。
阿惟越緻心不複回還故。
莊嚴道場在於三界心不堕故。
降伏魔業心攝衆生故。
道所訓誨一切法心平等覺故。
以轉法輪諸法無轉用心不還故。
現大滅度解生死原。
以心平等自然之故。
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菩薩若得不起法忍。
心則甚密心亦清淨。
心已清淨便解一切衆生心淨。
普無不入其衆生心。
入于道心。
一切衆生心趣道心而被照明,猶如虛空普悉平等。
遍入一切有形無形道心。
如是一切皆入衆生心行。
密迹金剛力士。
說是菩薩身口心密不可思議時。
七萬二千諸天人衆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三萬二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萬四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八千比丘意解無漏。
是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
其大光明普照十方。
上虛空中天雨衆華。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其妓樂音中演出如是,其有聞是密迹金剛力士所說法誼。
若有樂信。
是等之人得立授決。
愛喜經典受持讀誦。
廣為人說不失道心。
積功德本終不虛妄。
曾以供養無央數佛殖衆德本。
益於衆生靡不蒙濟。
於是世尊告寂意。
汝甯聞彼伎樂所暢言響乎。
答曰已聞世尊,唯然大聖。
誰之威神。
佛語寂意。
有菩薩名雷音。
從雷音王如來佛國發。
其國土名兩氏。
來詣忍界。
欲見吾身。
稽首作禮啟問法要。
欲聽說是如來秘要法教。
在於虛空不現其身。
供養如來及斯經典。
故雨天華作諸伎樂。
從其伎樂出是輩聲。
佛說未久。
雷音菩薩從虛空下。
稽首佛足繞佛七匝。
住於佛前白天師言:唯然世尊,雷音王如來敬問無量。
興起輕便遊步康甯。
爾時世尊,告問雷音菩薩。
善來正士。
快哉顧義故緻奉現。
甯欲聽受如來秘要經典之慧。
今密迹金剛力士。
承佛威神而頒宣之。
於是衆會或有菩薩。
心自念言:斯密迹金剛力士。
在於何世積衆德本。
在何佛所而發道心。
本何誓願所逮辯才廣大無極巍巍如是,時佛悉知是諸菩薩心中所念。
告寂意菩薩。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
無央數劫不可思議。
爾時有佛。
名無量勳寶錦淨王。
出現于世。
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佛世尊,世界曰莊嚴。
劫名善見。
其佛國土有異威德。
人民熾盛皆得安隐。
五穀豐收土地大盛。
鹹共快樂。
天人繁熾地悉平等猶如砥掌。
無沙塵穢荊棘瓦石。
唯琉璃水精明月珠玉。
珊瑚虎珀砗磲馬瑙遍布其地。
其地柔軟猶如天衣。
有甘美香光色甚好。
生其好草如天綩綖。
以足蹈上足下四寸。
舉足如故。
其土快樂無有大寒。
亦不大熱。
人民仁慈性行和調。
身口心定。
香芬熏地绀琉璃色。
彼國人民普得自在。
皆受訓誨淫怒癡保安隐寂靜悉有威力。
聞說法言皆識議理。
其佛世尊時。
諸聲聞衆有十二垓。
諸菩薩三千二億。
其佛壽命三十六億歲。
無中夭者,斯莊嚴國其中四城。
名曰快見。
甚大廣長。
風雨時節五穀豐饒。
人民安甯強不淩弱各得其所。
一一方城廣長各八十萬裡相去四百裡。
有一大國。
一一大國各有千郡縣及諸村落丘聚。
其土人民身長四裡。
是時大城快見四方大城。
複有大城名曰清淨。
王所治處土地廣長。
其城東西長二千五百六十裡。
南北廣千二百八十裡。
郡國縣邑各有一萬。
具足快樂。
諸遊觀園各有一萬。
極甚清淨七寶合成。
時有轉輪聖王。
名曰勇郡王。
有七寶一曰金輪。
二曰白象有六牙。
三曰绀色馬朱髦尾。
四曰明月神珠。
五曰玉女妻。
六曰主藏聖臣。
七曰主兵大将軍。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