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五

首頁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複有一萬菩薩摩诃薩俱。

    所謂慧幢菩薩。

    法幢菩薩。

    月幢菩薩。

    日幢菩薩。

    無邊幢菩薩。

    複有十六在家菩薩。

    跋陀婆羅而為上首。

    複有六十無比喻心菩薩摩诃薩。

    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複有賢劫中一切菩薩摩诃薩。

    彌勒菩薩而為上首。

    複有六萬菩薩摩诃薩。

    無盡慧菩薩而為上首爾時無盡慧菩薩。

    即從坐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頭面禮敬。

    以衆寶華奉散於佛。

    而白佛言:世尊,所言菩提心者,以何義故說菩提心。

    菩薩複以幾法成就菩提心。

    雲何是菩提心。

    菩提中心不可得。

    心中菩提亦不可得。

    離菩提心不可得。

    離心菩提亦不可得。

    菩提者無色無相。

    不可言說。

    心亦無色無相不可顯示。

    衆生亦爾。

    皆不可得。

    世尊諸法如是,當依何義而得修行。

    佛言善男子,汝今谛聽我說。

    菩提者本無名字言說。

    何以故?於菩提中。

    名字言說不可得故。

    心及衆生亦複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

    菩提者非過去未來現在心及衆生。

    亦非過去未來現在。

    若知此義是名菩薩。

    然於其中亦不可得。

    於一切法都無所得。

    是名得菩提心。

    如阿羅漢得阿羅漢果。

    而於此中都無所得。

    唯除随俗說言得果。

    於一切法皆無所得。

    得菩提心亦複如是,為欲引攝初業菩薩故說菩提心。

    然於其中無心無心名。

    無菩提無菩提名。

    無衆生無衆生名。

    無聲聞無聲聞名。

    無獨覺無獨覺名。

    無菩薩無菩薩名。

    無如來無如來名。

    無有為無有為名。

    無無為無無為名。

    無現得無當得。

    善男子,我今依言說如是敷演。

    若有諸衆生。

    善根廣大超諸衆生。

    如須彌山出過一切。

    是初發心為施波羅蜜因,猶如大地善能安住一切事業。

    是第二發心為戒波羅蜜因。

    志意勇猛安受煩惱。

    如師子王威伏衆獸身無怖畏。

    是第三發心為忍波羅蜜因。

    勢力雄迅能伏煩惱。

    如那羅延摧伏異衆。

    是第四發心為精進波羅蜜因。

    功德善根種種開發。

    如波利質多。

    俱鞞陀羅樹其華開敷。

    是第五發心為禅波羅蜜因。

    除去癡暗,猶如日輪光明無邊。

    是第六發心為般若波羅蜜因。

    功德意樂一切莊嚴皆得圓滿。

    如大商主豐足财物。

    能以巧便拔衆險難。

    是第七發心為方便波羅蜜因。

    障礙除滅意樂具足如淨滿月。

    是第八發心為力波羅蜜因。

    佛土衆生皆悉嚴淨。

    善法備足所作成辦。

    譬如貧人得無盡藏所願圓滿。

    是第九發心為願波羅蜜因。

    福智無邊猶如虛空。

    於法自在如轉輪王已受灌頂。

    是第十發心為智波羅蜜因。

    善男子,若此十種發心修習成就名為菩薩。

    名為最勝衆生。

    無障礙衆生非下劣衆生。

    然以實義不可得故。

    故於其中無衆生無心無菩提。

     複次善男子,菩薩行施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信根。

    二者信力。

    三者意樂。

    四者增上意樂。

    五者饒益衆生。

    六者大慈。

    七者大悲。

    八者行四攝法。

    九者愛樂佛法。

    十者求一切智。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戒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身業清淨。

    二者語業清淨。

    三者意業清淨。

    四者無怨害心。

    五者淨除惡趣。

    六者遠離八難。

    七者超諸聲聞辟支佛地。

    八者安住佛功德。

    九者滿諸希望。

    十者成就大願。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忍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舍離瞋恚。

    二者不計其身。

    三者不計其命。

    四者信解。

    五者成熟衆生。

    六者慈力。

    七者随順法忍。

    八者甚深法忍。

    九者廣大勝忍。

    十者破無明暗。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精進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随諸衆生所作而作。

    二者身口意業常生随喜。

    三者無懈擔四者務進趣。

    五者修正勤。

    六者修念處。

    七者破煩惱怨。

    八者觀察諸法。

    九者成熟一切衆生。

    十者求一切智。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禅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安住善法。

    二者心緣一境。

    三者緣境等至。

    四者正定。

    五者禅解脫。

    六者定根。

    七者定力。

    八者壞煩惱怨。

    九者定聚圓滿。

    十者護法三昧。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善觀察諸陰。

    二者善觀察界處。

    三者正見。

    四者正念。

    五者了知聖谛。

    六者舍離諸見。

    七者慧根。

    八者無生法忍。

    九者慧力。

    十者無障礙智。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方便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入諸衆生心行欲樂。

    二者以力加諸衆生。

    三者大慈大悲。

    四者成熟衆生而無厭倦。

    五者舍離聲聞辟支佛地。

    六者殊勝智見。

    七者修習諸波羅蜜。

    八者如實觀諸法。

    九者攝不思議力。

    十者不退轉地。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力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知一切衆生心行稠林。

    二者知一切衆生煩惱行稠林。

    三者知一切衆生意樂勝解行稠林。

    四者知一切衆生根行稠林。

    五者知一切衆生種種界行稠林。

    六者知一切衆生随煩惱行稠林。

    七者知一切衆生死生行稠林。

    八者知一切衆生三世業報行稠林。

    九者知一切衆生習氣煩惱行稠林。

    十者以無疲倦心成熟衆生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