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附录一:成吉思汗家族

首頁
    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

    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于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擡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裡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地服侍他們。

    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确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

    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将他們迷倒,擡出花園。

    他們轉醒之後,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

    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确信山中老人是回教聖經中所說的大先知,對他絕對崇拜。

    山中老人問他們從哪裡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

    山中老人于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

    這些青年為了返回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

    各國君主對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對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允。

    刺客所服的迷藥是大麻一類,突厥語稱為Haschachin,西歐曆史家稱這個教派的教徒為Assassini。

    英文Assassini(刺客、暗殺者)一字就由此而來。

    旭烈兀攻破了該派在高峰上的城堡,一舉而将之殲滅,不分老小,全部殺光。

    但這教派分布甚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别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

     ⒇那時回教徒在中東一帶勢力極大。

    回教的大教主稱為哈裡發,駐在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駐在羅馬一樣。

    哈裡發統率大軍,兼管政治。

    當時在巴格達統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領了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

    西歐的基督徒組織“十字軍東征”,一次又一次地和回教徒作戰,規模巨大的東征共有八次,但終于打不過回教徒而失敗。

    旭烈兀的西征卻隻打一仗就摧毀了回教的大本營。

     (21)那個哈裡發名叫木司塔辛,愛好音樂,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裡發。

    一說旭烈兀将他裹在毛氈中,放在巴格達大街上,命軍士縱馬踐踏而死。

     (22)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陝西人,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随大汗西征,功勞很大,在攻打撒麻爾罕城時身受重傷,流血不止。

    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條大牛的肚子,将郭寶玉放在大牛肚子裡,後來就血止傷愈。

    郭寶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傳。

    當世有評者認為:“元人分治下百姓為四等,南人為第四等,因此成吉思汗不可能封郭靖為統兵大将。

    ”可惜這位評者不熟悉曆史,元朝分百姓為四等,是後代之事。

    早期蒙古統治者不但封漢人為西征大将,而且封的碰巧有幾個是漢人中姓郭的。

    蒙古攻金、攻宋,統兵大将中張柔、史天澤、張宏範、嚴忠範等均為漢人。

    忽必烈滅金滅宋後,以漢人史天澤、廉希憲、楊惟中、劉秉忠、張文謙、姚樞、商挺、窦默等為丞相、尚書等大官。

    成吉思汗死于一二二七年。

    蒙古于一二七九年滅宋,蒙古滅南宋後,發覺南宋百姓不服者多,難于統治,方逐步有歧視南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習慣法,并非于某年制定。

    成吉思汗在生時,肯定尚無歧視南人的觀念,而且當時根本尚無“南人”的分類,南人要到忽必烈滅南宋後才有。

    成吉思汗時漢人作大将者甚多,“劉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後封太師、秦國公”(《元史》),那是官居極品了,其子“劉黑馬,封太傅,秦國公”,父子都作三公,封國公。

     (23)洪鈞(賽金花的丈夫)對元史研究有重要貢獻。

    在中國曆史家中,他最先參考大量歐西書籍材料,以補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譯文證補》成為柯紹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參考資料。

    可惜他準備寫的《旭烈兀補傳》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馬可波羅行記》的剌木學本中詳述蒙古大汗選妃之法:大汗每兩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處女都召集了來,檢查她們的皮膚、頭發、面貌、口唇等等是否與全身相稱,用品定黃金成色的“克拉”來定分數。

    最高滿分是廿四K。

    評定結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十八K,要二十K、廿一K以上,才選到大汗的後宮。

    大汗再派人在這些二十K以上的處女中選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别陪她們睡覺,審查她們是否有隐疾或缺點,睡着後是否打鼾,身上有沒有難聞的氣息。

    淘汰了一批之後,每五人為一班(馮承鈞譯的本子則說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滿改由第二班輪值,周而複始。

    淘汰出來的姑娘仍住在宮裡,蒙古貴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給他,贈送豐富的嫁妝。

    大汗到宏吉剌部這樣選女,該部族人都感到榮耀,因為選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給貴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書: 1《元史》(宋濂等) 2《新元史》(柯紹忞) 3《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 4《成吉思汗傳》(馮承鈞) 5《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王國維) 6《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注) 7《元史學》(李思純) 8HenryH.Howorth:HistoryoftheMongols9JeremiahCurtin:TheMongols,ahistory10GabrieleMondel:TheLifeandTimesofGenghisKhan 11《成吉思汗》(俄羅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 12RalphFox:GenghisKhan 13MichelHoang:Genghis-Khan (本文前半部分根據《蒙古秘史》,其餘部分參考餘書。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