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

首頁
    △三律儀會第一之二 複次迦葉。

    當於爾時,有人詐現修菩薩行。

    便自顯揚生於放逸。

    生放逸已,謂勝獨覺及阿羅漢。

    住於非理。

    名不可治。

    當堕惡趣。

    複次迦葉。

    未來有人住於非業作非業故。

    取衆生相為說法故。

    處處遊行唯修似行。

    極似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

    熾盛流布。

    若有如實說是經者,則為他人憎嫌舍棄。

    於是經中。

    起邪見想。

    是愚癡人不知此經呵責破戒。

    迦葉。

    當於爾時,皆為賊行之所穢污。

    是故彼人不思己過。

    能甚破壞正等菩提。

    由覆藏故懷羞而謗無上佛果。

    複次迦葉。

    當爾之際。

    不随順僧。

    不知恩報。

    而行開發。

    雲何開發。

    謂開發他心。

    如來說彼數以語言诳惑他故。

    招緻飲食。

    迦葉。

    當於爾時,不護語言:诃毀如來别解脫戒。

    複與不護語人同其事業。

    不攝威儀住不淨處。

    為住不淨處者,說諸法門。

    此法漸當為人輕賤。

    如是漸漸。

    多有女人棄舍丈夫入於寺舍。

    為聞法故而便就坐。

    時有比丘。

    即為宣說相似涅槃。

    迦葉。

    我觀爾時,有五百數非法之門。

    不修行人常當随順。

    五百煩惱悉無所減。

    諸有所為與俗無别。

    當有如是大可畏事。

    而複於中希望利益。

    是故求菩提者,不應親近諸比丘尼。

    亦不應行如是之行。

    常當舍離一切交遊。

    應一切時舍諸利養。

    受行乞食。

    舍所愛服受糞掃衣。

    棄舍一切樓閣房宇床鋪卧具。

    應住谿澗岩窟樹下。

    舍離一切病緣醫藥資具所須。

    依陳棄藥。

    知諸衆生昔為親屬。

    行大慈心。

    常應忍受捶打呵罵。

    終不捶打毀罵他人。

    舍離一切知友施主諸眷屬家。

    應當随順自業行智。

    不應同彼在家俗人。

    常應順奉波羅提木叉教。

    迦葉。

    世若有人於别解脫起違背想,則為於佛力無所畏而生違背。

    彼若於佛力無所畏生違背者,則於去來現在諸佛而生違背。

    由此未來所受異熟無量大苦。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

    受地獄苦。

    比前衆生所受苦毒。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

    優波尼沙昙分亦不及一。

    若欲遠離如是苦惱。

    應當遠離如是種類惡行。

    比丘縱遠相去千逾繕那。

    亦應遙避。

    何況近耶。

    若但聞名尚應棄舍。

    何況見聞而不遠離。

    是故應當親近一法。

    何等一法。

    謂一切法悉無所有。

    若得諸法無所有忍,則不親近供養承事如是惡人。

    是人複應親近二法。

    雲何為二。

    謂求諸法本無所有。

    及求諸法性。

    而亦不應起於求心。

    應雲何求如所求者都不可得。

    不可得中不應起無所得心,猶如邪見。

    如是離一切三界心順菩提行。

    離一切相心。

    順菩薩行。

    菩薩行者,謂前所說為菩薩行。

    是故聞此法已應舍離之,則於來世親得奉事彌勒世尊,心不貢高亦不卑劣。

    作是唱言:快哉安樂。

    我得解脫魔之羂網及諸惡趣。

    迦葉。

    若於後時聞是經典。

    不驚不怖。

    及見己身於中随順。

    複能發心受持此教。

    佛知是人定當守護我之正法。

    迦葉。

    譬如長者财寶無量。

    子於家中。

    乃至見一盛水之器。

    起父财想。

    彼於異時。

    其父喪亡資财散失。

    忽見其器尋自念言:是我父物。

    将置身邊或時藏舉。

    迦葉。

    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複如是,聞此經已作是念言:此是如來柔軟微妙大梵音聲之所演說。

    複有比丘聞已诽謗。

    持法比丘作如是言:此最真實如來所說,彼持法者,人衆微少住處劣弱。

    将如是經晝夜藏舉。

    極遭诽謗。

    如是等人我亦知見。

    悉皆付囑彌勒世尊,於最後時。

    當為衛護如來法城。

    次後當為無礙大施。

    複次迦葉。

    若善男子聞是法已,随其智慧而修行之。

    成就深信正見衆生。

    於當來世遇彌勒佛。

    初會之中具修梵行。

    於最後時。

    亦當衛護如來法城。

    迦葉。

    我今普觀。

    乃至不見一人不親近我。

    於當來世五十年中。

    聞是經典不生诽謗,則能受持讀誦之者,無有是處。

    若於此時。

    得見我身。

    及以奉事供養之者,彼於來世五十年中。

    當得讀誦受持是經。

    不待於我歎其功德。

    彼等自成一切智智同一體時。

    随念於我。

    心生歡喜作如是言:希有奇特釋迦牟尼佛。

    善能攝受護念我等。

    是故迦葉。

    應學此法。

    學此法者,随所樂求一切功德皆不難證。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已究竟無複志求。

    於此法中。

    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於是中極為知足。

    終不能成一切智智。

    世尊,無上菩提是希有事。

    於我聲聞難為證得。

    佛告大迦葉言:我不為汝說。

    然今因汝為他敷演。

    汝今勿於如是大事而生疑惑。

    汝等亦當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迦葉。

    若諸衆生成渴法心。

    成求法心。

    漸次皆證無上菩提。

    既證得已,為斷一切希求心故。

    與諸衆生宣說正法。

    迦葉。

    菩薩應當成就四法發大精進。

    何等為四。

    雲何精進。

    所謂不求色受想行識。

    求無漏法。

    謂無地界。

    無水火風界。

    不說地界。

    不說水火風界。

    所有言說悉名表示。

    是表示法皆非實有。

    菩薩不應取表示法以為堅實。

    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所實無疑惑。

    若他問言:是表示法非真實者,佛之音聲言說表示為虛妄耶。

    若有此問當雲何答。

    佛告大迦葉言:於未來世有諸比丘,不修身戒。

    心不識義理。

    瞋恚熾盛言辭粗獷。

    於是經典不能受持如法讀誦。

    何以故?彼住色受想行識生心故。

    未來比丘。

    住是經典表示法中。

    如住色受想行識生故。

    複有一類諸比丘等。

    住在家法。

    於勝義谛無複志求。

    如生盲人以金華鬘冠飾其首。

    而不自見。

    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複如是,聞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