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分解。
閻羅使者調弄於前。
親屬平生悲泣相視。
如此之時方始施者,不名淨施。
或有念言:令馀城邑知我施者,不名淨施。
若懷嫉妒增上施者,不名淨施。
慕他豪族為求婚姻。
持諸金銀缯采衣服而施與者,不名淨施。
若求男女及馀雜緣而施與者,不名淨施。
若有念言:我於今施來世受報。
不名淨施。
見貧窮者不生哀愍。
翻持錢财施富貴人。
不名淨施。
或貪花果而施與者,不名淨施。
善男子,此三十二愛染之施,猶如有人攜持種子。
於荒穢田随所種殖。
然彼種子依大地界。
遇天雨潤決定生牙。
至於花實少得收獲。
爾時廣博仙人複白佛言:如何施與。
持戒毀戒而不滅壞佛言大仙。
若複有人淨信因果發歡喜心。
為諸衆生無有悔吝。
亦不分别持戒破戒。
複次善男子,有五種施名為大施。
何者為五。
一者時施。
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者,四者說正法人。
五者詣他國者,複有五種。
一者法施。
二者食施。
三者居祝四者燈明。
五者香花。
廣博複言:何等清淨。
佛言:若發信心。
為諸衆生内懷哀愍。
回向菩提遍淨解脫。
得為清淨。
複有五種無上之施。
何者為五。
一者施於如來。
其施無上。
二者施於衆僧。
其施無上。
三者施說法者,其施無上。
四者施父。
其施無上。
五者施母。
其施無上。
複有施者名為大施。
所謂失位國王名為大施。
若為縣官之所逼迫。
無所依怙及為疾病之所痛惱。
施如此人名為大施。
若為王者所棄。
臨刑之時及馀命難。
舍己之命救於彼命。
名為大施。
或於疾病之人施與醫藥。
亦名大施。
或於具戒衆僧以時而施。
亦名大施。
或施求智慧者,亦名大施。
或於傍生之俦蝦蟆蛭烏及馀鳥獸。
而施與者,亦名大施。
或於乏劣之者施令充足。
亦名大施。
若複有人。
勸他淨施及馀随喜。
亦名大施。
複次大仙。
汝先所問。
於我滅後雲何種植獲福報者,善男子,諸如來者,皆是法身非是色身。
若複在世。
或複滅後。
所有供養福無有異。
如轉輪王於其大地。
唱如是言:我之國界。
不應有人殺害衆生及於妄語。
其國之人。
雖未見王兼親侍衛。
但聞教敕即便遵奉。
王於是人必生歡喜。
是人由王不殺害故。
獲生天報。
其有違者堕於惡趣。
如是大仙。
雖有衆生見我色身。
不護其戒何所得耶。
如提婆達多。
雖遇於我猶堕地獄。
若複有人。
於來世中勤修我教,則為希有。
如見我身無有異也。
複次大仙。
如汝所問。
福德因緣為積聚者,如萩葦中因燒出焰。
而此光焰。
不可得言為積為聚。
如是施主。
積集資糧猶影随形。
而無見者,亦如蒲萄甘蔗未押之時汁不可見。
彼於一節二節之中求汁積聚了無見者,然於彼汁不從外得。
福德果報亦複如是,不在施主手中心中及於身中。
亦不相離。
亦如尼拘陀子未成熟時牙不可見。
譬於商人持少财物往詣大城。
有所貿易廣獲财利。
福報亦爾。
如蜂采花不損其色。
雲涵雨潤誰見積聚。
於其出生必自成辦。
爾時廣博仙人。
白言世尊,施之差别我已了知。
雲何此識住於身中有所愛著。
佛言大仙,猶如國王住於城中。
懼他軍來預作濠塹。
積聚糧貯教養戰士。
建諸幡旗調習醉象。
嚴誡衆兵唱言警備著於衣甲專情鬥戰。
執利刀仗露刀而祝王福盡故。
他軍強盛遂即滅壞。
如是識王住於身城。
見於六處無常侵害。
穿信濠塹。
被正念甲。
禦醉法象。
調習意馬。
告六處雲:今有無常威力軍來。
宜應速疾被於施甲持於智刃。
辦慚愧弩。
安戒隄防。
時彼六處。
為無常軍漸相逼迫。
爾時彼識。
如福盡王棄城而走。
别住城國。
廣博仙人。
複白佛言:雲何了知是福德城非福德城。
我當舍之。
佛言大仙,猶如有人乘大舟船欲渡大海。
時遇風濤鼓湧飄蕩。
鼋鼍鲸鲵互為崄害。
是人因船遂達彼岸。
既得無畏。
繞船三匝恭敬祭祀。
唱言善哉!我由此船得渡大海。
如是大仙。
有福衆生命終之後。
作是思惟。
我今此身善趣天上。
所得人身為不空過。
乘此身船渡惡趣海。
善哉前生甚可恭敬。
若複有人堕惡趣者,猶如渡海乘朽爛船。
於大海中或沈或福搖飏傾覆。
是人殘命雖至岸上。
複遇師子虎狼充滿。
罵言咄哉。
此朽故船。
倒行大海令我怖畏。
見如此苦。
堕惡趣識亦複如是,毀罵其身。
我徒養育遭此惡報。
我久於世擔負穢草。
如蠶作繭徒自纏縛。
如何令我沈溺若此。
爾時彼識。
於第二身適住母胎。
才七日中能作是念。
我從彼滅而來生此。
由善業者其心歡喜。
能令彼母有三種相。
所謂母面熙怡顔容端妙。
無諸皯<黑黾>。
右腳壓地倍重常時。
複以其手數摩右脅。
被白色衣增加姝麗。
造惡業識。
亦七日中作是憶念。
我從某城曾作某罪。
作是念已便生悲惱。
能令其母現諸惡相。
所謂身體臭穢羸瘦萎黃。
常懷悲愁數數變吐。
禍橫盈門災難逼迫。
饒諸疾玻将産之時,或損母命或複自死爾時廣博仙人。
複白佛言:世尊,彼識初入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