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夢刈穀是十地。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夢中見治衆生玻此菩薩是八地。
少於業障魔業增盛。
應修大悲勤勸化不生疑悔。
如是相應。
夢治小兒是初地。
若夢治女人是二地。
若夢治大人是三地。
若夢治熱病是四地。
若夢治白癞病是五地。
若夢治自殘病是六地。
若夢治乾消病是七地。
若夢治鬼病是八地。
除魔業。
應修集忍行成就菩薩大悲善心。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自聞授菩提記。
此菩薩。
是見十地。
此受記魔業業障應覺知。
受十地記。
初地受道記。
二地受菩薩行記。
三地受忍記。
四地受願記。
五地受三昧記。
六地受慧記。
七地受方便記。
八地受出過聲聞辟支佛地一切知記。
九地受一生補處記。
十地受佛灌頂記。
彼修大悲般若波羅蜜善權方便。
親近如是趣向。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夢中覺道此菩薩是初地。
應覺大悲應勤修精進。
應信善心。
如是趣向覺知是八地。
動三千大千世界是九地。
夢放光諸天大聲歌頌喜嘯是十地。
初地七地不勤進魔業如是相。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夢中得滿瓶。
此菩薩見一切十地。
當如是知。
若村中得是初地。
若門中得是二地。
若道中得是三地。
若樹下得是四地。
若住得是五地。
若坐得是六地。
若山頂頭得是七地。
若空中得是八地。
若食時得是九地。
若莊嚴乘騎。
若園觀是十地。
此地地魔業業障。
應覺如是清淨趣向。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是相所得,決定無有疑。
大士應如是,莫見他少短。
人德難可量,大海可熾火。
火中可生水,此一一有相。
若退於菩提,終無有是處。
若以於兩肩,頂戴於須彌。
遊至於十方,恒河沙世界。
如是之相貌,此事猶可作。
如此菩提心,終無有退轉。
大地可反覆,菩提心退轉。
終無有是處,此中少功德。
若有善心人,以向無上道。
有四法無量,世間無智者,虛空界難知,如是衆生界。
佛知菩提心,愚者應當知。
諸菩薩所行,不應生輕毀。
可以一小草,測量於大海。
衆生之所行,不可得思議。
假使大海水,盡融為洋銅。
為己身命故,猶尚可飲荊
於諸菩薩行,終不可輕毀。
如飲洋銅苦,其苦不可數。
或有業障礙,或為魔所亂。
彼人受生處,終無有憂悔。
若人為樂故,於惡色愚癡。
破戒可厭惡,不可恭敬者,如是等人所,不應生輕慢。
衆生之所行,甚難可得知。
猶如舍利弗,寂默入禅定。
能於一心中,唯知五十心。
猶如諸世尊,一念知無量。
不應於諸佛,而生於疑心。
猶如阿羅漢,不知自境界。
況複當能知,衆生之境界。
是故一切人,不應作是言:我能知衆生,心中之所念。
我見染服人,須臾著白衣。
如是念念間,念念有變異。
況誰能複知,真實者愚患。
譬如阿阇世,殺害於己父。
又於如來所,而生惡逆心。
還於一念中,深悔過罪心。
即能除罪報,脫於惡道苦。
況有能自生,清淨善心者,
此心或時縛,此心或時解。
此身是無記,亦無有所知。
雲何令此身,而有於過惡。
是身亦不應,親近於身色。
亦複所不應,殺害他人身。
譬如真淨金,堕於不淨中。
本性常清淨,不淨不能損。
彼人雖貪樂,行於世間法。
彼人實功德,善心無損減。
王子長者子,衆中作戲笑。
一切諸大王,見者悉喜樂。
此衆生中行,或在天人中。
或食毒不死,或捉火不燒。
況於知覺者,世間愚癡人。
不能奪癡行,緣覺及聲聞。
不如施菩薩,清淨心福田。
平等猶如佛,菩薩等如佛。
見善心甚深,譬如恒河沙。
諸佛世界中,滿中七寶施。
若書持此經,欲比其功德。
倍數無比喻,善得於命利。
菩提心不失,若人為财故。
入於大海中,必當獲大利。
若持一切經,能為多人說。
不聞於此經,不知衆生行。
以是因緣故,應當知勝如。
不自贊己德,不應謗毀他。
善心行清行,若欲速覺悟。
第一菩提道,樂阿練若處。
常護諸情根,勤修於精進。
遠離於親裡,修第一義慈。
如是當速疾,得於菩提道。
爾時世尊,說此經時。
六萬天人。
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八那由他天人未發心者,令發菩提之心。
聞此經故。
除舍八十劫生死之罪。
是故若欲不舍菩提者,當受持此經讀誦通利善思念之。
勤於方便忍受歡喜奉行。
爾時衆中十千菩薩。
欲退菩提心生於疑悔。
欲還歸家。
不知障及魔業過。
聞說此經。
舍除罪過。
於世尊前。
生少信心。
於此世界。
當與彌勒菩薩一時成佛。
淨除二十劫魔業。
不起此坐。
住一生補處。
當生他方世界。
彌勒成佛時。
當一時成佛。
彼除二十劫魔業及煩惱故。
菩薩但聞此經。
尚能多作利益。
況受持讀誦顯說。
佛說此經已,天人阿修羅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