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刀,不轉身奔逃,反而直沖入陣。
蒙古兵齊聲大呼。
郭靖左手前伸,拉住一名什長右腿,同時右足一點,人已縱起。
他翻身騎上馬背,放穩母親屍身,随手将那什長摔在馬下,搶過他手中長矛。
上馬、放母、摔敵、搶矛,四件事一氣呵成,此時如虎添翼,雙腿一挾,搖動長矛,從陣後直沖了出去。
赤老溫大聲發令,揮軍追來。
敵陣雖已沖出,但縱馬所向,卻與懸崖所在恰恰相反,越奔相距越遠。
該當縱馬南逃,還是先上懸崖?心下計議未定,大将博爾忽又已領軍殺到。
此時成吉思汗暴跳如雷,傳下将令,不可放箭傷人,務須活捉郭靖。
大隊人馬一層一層地圍上,更有數千軍馬遠遠向南奔馳,先行布好陣勢,防他逃逸。
郭靖沖出博爾忽所領的千人隊,衣上馬上,全是斑斑血迹。
若不是大汗下令必須活捉,蒙古兵将不敢放箭,厮殺時又均容讓三分,否則郭靖縱然神勇,又怎能突出重圍?他手上隻覺母親身子已然冰涼,強行忍淚,縱馬南行。
後面追兵漸遠,但天色也已明亮。
身處蒙古腹地,離中土萬裡,匹馬單槍,如何能擺脫追兵,逃歸故鄉?
行不多時,前面塵土飛揚,一彪軍馬沖來,郭靖忙勒馬向東。
但那坐騎沖殺了半夜,已支持不住,忽地前腿跪倒,再也無力站起。
是時情勢危急已極,但他仍不肯舍卻母親屍身,當下左手抱母,右手持矛,反身迎敵。
眼見軍馬奔近,煙塵中嗖嗖聲響,一箭飛來,正中長矛。
這一箭勁道極猛,郭靖隻覺手中長矛一震,矛頭竟被射斷。
接着又是一箭射向前胸。
郭靖抛開長矛,伸手接住,卻見那箭箭頭已然折去。
他一怔之下,擡起頭來,隻見一名将軍勒住部屬,單騎過來,正是當年教他箭法的神箭将軍哲别。
郭靖叫道:“師父,你來拿我回去麼?”哲别道:“正是。
”
郭靖心想:“反正今日難脫重圍,與其為别人所擒,不如将這場功勞送給師父。
”便道:“好,讓我先葬了母親。
”四下一望,見左首有個土岡,抱着母親走上岡去,用斷矛掘了個坑,把母親屍身放入,眼見短劍深陷胸口,他不忍拔出,跪下拜了幾拜,捧沙土掩上,想起母親一生勞苦,撫育自己成人,不意竟葬身于此,傷痛中伏地大哭。
哲别躍下馬來,跪在李萍墓前拜了四拜,将身上箭壺、鐵弓、長槍,盡數交給郭靖,又牽過自己坐騎,把馬缰塞在他手裡,說道:“你去吧,咱們隻怕再也不能相見了。
”郭靖愕然,叫道:“師父!”哲别道:“當年你舍命救我,難道我不是男子漢大丈夫,就不會舍命救你?”郭靖道:“師父,你甘犯大汗軍令,為禍不小。
”哲别道:“我東征西讨,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大汗最多打我軍棍,不至砍頭。
你快快去吧。
”郭靖猶自遲疑。
哲别道:“我隻怕部屬不聽号令,這番帶來的都是你西征舊部。
你且過去問問,他們肯不肯貪圖富貴拿你?”
郭靖牽着馬走近,衆兵将一齊下馬,拜伏在地,叫道:“小人恭送那顔南歸。
”郭靖舉目望去,果然盡是曾随他出生入死、沖鋒陷陣的舊部将士,心下感動,說道:“我得罪大汗,當受嚴刑。
你們放我逃生,給大汗知道了,必受重罰。
”衆軍道:“将軍待我等恩義如山,不敢有負。
”郭靖歎了口氣,舉手向衆軍道别,持槍上馬。
正要縱馬而行,忽然前面塵頭起處,又有一路軍馬過來。
哲别、郭靖與衆軍盡皆變色。
哲别心道:“我拚受重責,放走郭靖,但若與本軍厮殺,那可是公然反叛了。
”叫道:“郭靖快走!”隻聽前軍中發喊:“莫傷了驸馬爺。
”
衆人一怔,隻見來軍奔近,打着四王子的旗号。
煙塵中拖雷快馬馳來,倏忽即至,騎的是郭靖的小紅馬。
他策馬馳近,翻身下馬,說道:“安答,你沒受傷吧?”郭靖道:“沒有。
哲别師父正要擒我去見大汗。
”他故意替哲别掩飾,以免成吉思汗知曉内情。
拖雷向哲别橫了一眼,說道:“安答,你騎了這小紅馬快去吧。
”又将一個包袱放在鞍上,道:“這裡是黃金千兩,你我兄弟後會有期。
”
豪傑之士,當此時此情,也不須多言。
郭靖翻身上了小紅馬馬背,說道:“你叫華筝妹子多多保重,另嫁他人,勿以我為念。
”拖雷長歎一聲,說道:“華筝妹子是永遠不肯另嫁别人的。
我瞧她定會南下找你,那時我自當派人護送。
”郭靖忙道:“不,不用來找我。
且别說天下之大,難以找着,即令相逢,也隻徒增煩惱。
”拖雷默然,兩人相顧無語。
隔了半晌,拖雷道:“走吧,我送你一程。
”
兩人并騎南馳,直行出三十餘裡。
郭靖道:“安答,送君千裡,終須一别,你請回吧!”拖雷道:“我再送你一程。
”又行十餘裡,兩人下馬互拜,摟抱了一會,灑淚而别。
拖雷眼望着郭靖的背影漸行漸小,在大漠中縮成一個黑點,終于消失,怅望南天,悄立良久,這才郁郁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