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节 “希望在中青年作家身上”

首頁
    理由不應該站在世界文學的前列呢?我深深地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hellip&hellip&ldquo 雖然,這一次大會巴金因病沒有能出席,但他那熱情的開幕詞,經王蒙宣讀後,在場的作家們好像看到了巴金火一樣的燃燒着的心。

    晚上京西賓館燈火通明,大家都結合着他的開幕詞,讨論了中央領導人的報告,大家都覺得好像回到了一九七九年冬天讨論鄧小平報告時那個晚上的情景。

    沒有幹擾,也沒有顧慮,大家把心聚在一起,隻有對文學創作事業前途的理想和希望。

    不少作家寫信給巴金,談自己對他的開幕詞所表達對青年一代的期望,表示感謝,并祝他早日恢複健康。

    當然,許多作家還聯合簽名,對曾經長期從事過全國文藝領導工作的周揚表示慰問,因為他當時正在重病中。

    而另一個曾經長期領導過中國文藝事業的前輩作家夏衍,則在這次大會發表了一篇祝詞,他說經受了十年浩卻,中國知識分子沒有被打垮,數以千計的青年作家,寫出了難以統計的,有不同特色、不同風格的作品,他們勇于探索,善于獨立思考,相信八十年代的作家會&ldquo青出于藍&rdquo,勝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

    他說我們老年、中年和青年,在&ldquo文革&rdquo中都受過苦難。

    &ldquo心有餘悸&rdquo是不難理解的,&ldquo加上中國的無産階級文藝誕生于三十年代初的左傾路線時期,在革命和戰争中成長,片面把文藝看作是教育和宣傳的工具,這也已經有了半個世紀的曆史,可以說左的教條主義思想影響和習慣勢力,是根深蒂固的。

    &rdquo今天,我們文藝工作者本身正面臨着一個緊迫而嚴峻的學習任務,這就是&ldquo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得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要創作有中國特色的,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就得學一點中國曆史,要适應當前這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得有一點科學知識。

    &rdquo最後他又說:&ldquo我們正沐浴着改革的春風,有黨中央的正确領導,有數千年的文學傳統,有數以千計的老中青三輩作家,我相信,中國文藝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創造出無愧于這偉大時代的作品的日子,是不會太久的。

    &rdquo 新當選的作協副主席王蒙,他的閉幕詞,無疑代表中青年作家對黨中央和巴金、夏衍、張光年這些前輩作家對他們的勉勵表示了感謝和繼續努力的決心。

    他說:&ldquo現在,情況明朗多了,我們自己也長進了。

    還等什麼呢?還要什麼呢?在中國曆史上,又幾度出現過像現在經濟發展,政治安定,百廢俱興,勇敢改革,政策走上軌道,而人們迫切地要求着精神食糧的豐富與提高,作家們有這樣多的積累,這樣高的熱情,這樣好的條件呢?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欠我們拿出好作品來了&hellip&hellip&rdquo 中國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正是在巴金、夏衍這些老一輩作家精神感召下,在中青年作家們懷着&ldquo拿出好作品來&rdquo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中,落下帷幕的。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七日,正是農曆春節期間,中國作協書記處和機關 全體同志接到巴金在病中親筆寫的一封關于春節賀電的回信,信中說:同志們:我雖然是個衰老的病人,在我心裡卻燃着永不熄滅的火。

    隻要心不死, 火就不滅,我也不會擱筆。

    然而我畢竟老了,我不可能同你們一起大踏步前進,我沒有那樣多的精力。

    我隻能跟在你們後面呐喊助成。

    我們文學事業的主要力量應當是中青年作家,中青年的文學工作者。

    你們說得好:&ldquo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全國,團結廣大作家,貫徹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精神,為開創中國文學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以利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優秀作品出世。

    &rdquo但貫徹&ldquo作協四大&rdquo精神,談何容易。

    讓我們向着這個偉大目标奮勇前進吧。

    隻要我們時時刻刻牢記全國人民對我們殷切期望,我們一定會有大的成就。

     偉大的作品一定會産生在我們偉大的民族中間,我堅信。

     祝好巴金八五年二月廿七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