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英雄末路

首頁
    親筆書信,呈遞給曹操。

    曹操看過了書信,故作不快地說: “兩年前,孫仲謀就派你來見我,說是要向我稱臣納貢,當時我很高興,還派出使者回訪。

    可是兩年過去了,孫仲謀并沒有什麼實際的行動,這次又說要向我稱臣納貢,我怎麼會相信呢?” 徐詳說:“兩年前,我們的至尊也是有誠意的,可是因為軍政諸事繁忙,沒能及時與大王聯系,這事也就放下了。

    如今關羽圍攻襄、樊,威震華夏,對我雙方都是嚴重的威脅,我至尊願以讨關羽自效,出兵偷襲其後方,大王亦派重兵解救襄、樊,首尾呼應,勢同犄角,則襄、樊之圍可解,關羽可擒矣。

    在這封書信上,我家至尊對此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尚望大王明察。

    ” 曹操說:“如今你家主公既有誠意,也就不咎既往了。

    事成之後,我要把江南之地割給他,封他作吳王。

    但這回可要言而有信,不能有始無終啊!” “那是當然,我至尊久仰大王的神威,早就想效忠于大王,此次有了這樣的機會,自當全始全終,竭盡忠誠。

    不過,在我臨來之時,至尊特别叮囑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讓我向大王轉達。

     “什麼事?” “我家至尊說,我們雙方的出兵計劃,務請大王及貴方人員嚴守機密,不可宣露出去,以防關羽有備。

    ” “好的,我們一定要秘而不宣,請貴使轉告你家主公放心好了!” 曹操又向徐詳訊問了一些東吳的情況,然後請徐詳到館驿中好好休息一下,明日回去複命。

    徐詳辭出後,曹操對衆人說: “這孫仲謀真是個精細人,考慮問題很全面。

    可是,他未免太過慮了,這種事我怎麼能透露出去呢?” 坐上有許多人也同聲附合,都認為這種事愈機密愈好。

    但軍師祭酒董昭卻說:“不,這件事還是透露出去為好。

    ” 曹操問道:“為什麼?” “軍事上注重權謀,怎麼有利就怎麼幹。

    表面上不妨答應孫權為他保密,實際上卻要宣露出去。

    為什麼呢?第一,關羽聽說孫權出兵西上,若是回兵自救,樊城之圍就可以立即解除,這樣可以使他們兩個賊人自相殘殺,我則坐收漁利。

    如果秘而不宣,隻是對孫權有利,不是上策。

    第二,樊城被圍日久,城中的将吏和士卒如果不能早日知道實情,算計着城中的糧食即将告罄,必然要非常恐慌,倘若産生其他念頭,釀成變亂,便是一場大的災難。

     “所以還是應該宣露出去,使他們知道,關羽的後方有變,我們的救兵也即将到來,這樣就可以使他們看到希望,加強守城的信心。

    當然,關羽為人倔犟蠻橫,聽到吳軍偷襲後方的消息後,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堅固,或許不急速退兵也未可知,但那對他在精神上也是一個打擊,起碼也可以動搖他的信心啊!” 曹操笑着說:“好!還是公仁的見解高明,就這麼辦吧!我要讓孫、劉兩家像兩匹烈馬一樣互相咬起架來,而缰繩和嚼子卻緊緊地掌握在我們手裡!” 第二天,吳使徐詳南返,曹操也率大軍離開洛陽南下。

    到了摩陂停了下來,把大本營安在這裡,命徐晃、徐商、呂建等将領揮師繼續南下,先去攻打偃城,拔掉關羽派别将深入到最前沿的一個陣地。

     4 打扮成農民模樣的關平匆匆地走進了關羽的中軍帳,見爹爹正坐在那裡生氣,隻聽他憤憤地對廖化說:“曹仁這小子好比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我派神箭手一連射上城頭三幅帛書,要他趕緊獻城投降,可他就是不加理會,至今杳無音信。

    ” 廖化勸解他說:“君侯不必生氣。

    現在水淹樊城,城牆已經沒了大半,即将全面坍塌,聽說城内的糧食快要吃光,軍心浮動,士氣一落千丈,曹仁彷徨無計,日坐愁城,他就是一個鐵打的漢子,也不會支撐多久了。

    ” 關羽猛一擡頭,見關平站在面前,忙問:“平兒,你到北方去了好幾天,偵察到什麼重要軍情了?” 關平回答說:“曹操已經離開了洛陽,率大軍南下,大本營設在摩陂。

    派徐晃、徐商等為先鋒,繼續南下,已經收複了偃城,正在向樊城方向推進。

    ” 關羽聞言,吃驚地說:“魏軍來得好快啊!” 廖化說:“你的那位老鄉徐晃,是不容易對付的。

    ” 關平說:“爹爹,應該提前作好準備,是不是把留在後方的人馬,多調一些到前線來?” 關羽想了想說:“不可,東吳的呂蒙鎮守陸口,好像是一匹惡狼,正蹲在我們的大門口,伺機而動,我們怎麼能掉以輕心?如果把後方的軍隊更多地調到前線來,使後方守備空虛,一旦呂蒙乘機進攻我後方,那可就糟糕了。

    ” 過了兩天,一名斥候從東南方來,向關羽報告說:“東吳陸口守将呂蒙舊疾發作,已經回建業治病去了,還帶走了許多軍隊。

    ” 關羽乍一聽到這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大有如釋重負之感。

    但他還不敢完全相信這是事實,心裡還有許多疑慮,覺得呂蒙詭計多端,可不要讓他騙了。

    而幾天之中,這種報告竟接踵而至。

    有一名在東吳驿傳系統卧底的老斥候,還親眼看到呂蒙請求孫權允許他回建業治病的上書以及孫權召他返回建業的答書,因為這些函件都是不封口的。

    有的斥候還親眼看到呂蒙一行人馬東歸建業的情景,在報告中繪聲繪色,使關羽不由得不相信了。

     時隔不久,關羽正在大帳中與諸将議論軍情,忽有東吳的一名軍吏送來一封書信,關羽賞了送信人一錠銀子,請他随關平到下面去用飯,然後仔細地看完了書信,把信舉在手中,對大家說:“這信是一個名叫陸遜的人寫來的,是東吳接替呂蒙的陸口守将,官銜是什麼‘偏将軍右都督’,職位還不算低。

    但我過去還沒有聽說過這個人,誰知道他的底細?” 衆将聞言,面面相觑,多不知陸遜是何許人也,隻有從于禁軍中投降過來的将軍胡修,原來在魏軍中主管過來自東吳的情報,是一個“東吳通”,他說:“此人字伯言,吳郡人,出身于江東世家大族,孫權把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了他。

    在這以前,他是坐鎮蕪湖的守将。

    ” 關羽問道:“此人有多大年紀?” 胡修說:“大概比呂蒙還小,今年不足40歲吧。

    ” 關羽說:“後生孺子耳!孫權把鎮守陸口的重任交給這樣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足見東吳沒有人才啊!” 大家詢問書信的内容。

     關羽看着信複述大意說:“君侯在不久前略施小計,便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真是太崇高,太偉大了!曹魏敗績,有利于同盟。

    君侯謀略出衆,戰無不克,必能席卷中原,共贊王業。

    我年輕無知,算是君侯的晚輩,近日受任鎮守陸口,能夠就近仰望君侯的風采,實在是我的福氣,希望能經常得到君侯的指教。

    ” 關羽複述到這裡,停頓了一下,才說:“信中還表示,曹操是一個狡猾的敵人,恐怕要暗中增兵,以逞其野心。

    根據古代的用兵之術,軍隊愈打勝仗,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