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張二人進了中軍大帳,見主要的人物全到了。
劉備坐在中間,兩側有孫乾、簡雍、糜芳等。
看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誰也不說話,仿佛室内的空氣已經凝固了。
二人被這氣氛所感染,屏着氣息,悄悄地坐下。
良久,還是糜竺首先打破了沉默說:“主公,我們又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與其在這裡坐以待斃,還不如歸附曹公。
”
劉備沉思了片刻說:“數月之前,曹孟德挾持天子定都于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力量空前強大起來。
如果說呂布是豺狼,他就是猛虎,我們剛剛避開狼窩,豈可再入虎穴。
”
劉備的話,正合關羽心意,他補充說:“何況曹孟德挾持天子,已有篡國的兆頭。
主公乃漢室的後裔,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豈可附庸于亂臣賊子!”
糜芳說:“雲長之言差矣。
如今天下逐鹿,強者為雄,我們投靠曹操,不過是權宜之計,暫時安身自保而已,日後有機會,還可以脫身自立嘛!”
關羽見糜芳公開反駁自己的觀點,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粗聲粗氣地說:
“投身曹操,就是同流合污,有什麼脫身自主可言!你這纨绔子弟,一點骨氣也沒有,誤導主公,實實可惡!”
關羽的話,也讓糜竺聽了很刺耳,他很不高興地說:“雲長,我們研究問題,以理服人,不要意氣用事,纨绔子弟又怎麼了?”
劉備見關羽與糜氏兄弟要吵起來,急忙排解說:“二位糜君雖是纨绔子弟,并沒有纨绔子弟之惡習,對我軍貢獻甚大。
前者我們去進攻袁術,呂布乘機奪取了下邳,我軍正在困頓潦倒之時,子仲(糜竺)回歸故鄉,帶回來奴客二千人和巨額的金銀貨币助軍,使我軍得以重新振興起來,這是功不可沒的。
現在我們研究何去何從,這是事關我軍命運之大事,大家有什麼意見,應該言無不盡,不要說些有傷團結的話。
”
劉備這麼一說,關羽也就安靜下來了。
簡雍對關羽說:“雲長,你熟讀《春秋左傳》,自然會知道晉國的故事:重耳走國,多年寄人籬下,後來還不是回國即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嗎?!大丈夫如同一條龍,可隐可現,可屈可伸,隻要雄心不泯,早晚是會出人頭地的。
”
接下來,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讨論,主張投靠曹操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主張回軍攻擊呂布者有之,主張靜以待變者也有之,一直争到深夜,也沒有什麼結論。
過了兩天,劉備經過反複權衡,終于艱難地做出了決定:暫且投靠曹操,借曹操之力回擊呂布,以後再根據形勢變化,相機行事。
于是便派孫乾和糜竺為使者,到許都去見曹操。
到了年末,二人從許都回來了,給劉備帶回了豫州牧的印绶,說這是朝廷任命的。
曹操還通過二人捎來口信,讓劉備率部進駐沛國,在那裡招募士卒,儲備糧草,準備與曹操共同誅除呂布。
3
建安3年(公元198年),沛國相縣。
春天到了,天氣逐漸暖和起來。
在郊外的校場上,關羽、張飛率領士卒進行訓練,今天練的是陣法,關、張二人手裡都拿着一面黃旗,黃旗一揮,隊列就要發生變化,或金龍擺尾,或一字長蛇,極盡出神入化之妙。
中午已過,将士們都已饑腸辘辘,關羽宣布訓練結束,結隊回營。
關、張二人騎馬走在隊伍的後面,忽然有一名斥候騎着快馬跑來,向二人報告說:“有一小股人馬,從東北方向沿着一條荒僻的小道而來,人銜枚,馬勒口,偃旗息鼓,悄然前進,好像要偷偷越境的樣子。
”
關羽問道:“可知是何方人馬?”
斥候回答說:“還不太清楚,好像是呂布方面的人馬。
”
關羽和張飛商量了一下,下令原隊兩千人馬轉向東北方向進發,這名斥候則走在隊伍的前面引路,他不走大道,把隊伍引入一條荒僻的小路。
走了約有十裡之遙,見前面煙塵泛起,有一小股人馬迎面而來,漸走漸近,已經看清了為首的一員将領的模樣。
關、張二人認識此人,原來是呂布手下的大将高順,他生得身材高大、面目黝黑,是一個很魁梧的北方漢子。
隻見他在馬上橫矛施禮說:“二位将軍,久違了,一向可好?”
關、張二人并未答禮。
關羽冷冷地問道:“你帶領人馬,意欲何往?”
高順見關、張二人帶來的人馬甚多,來勢洶洶,料到已經很難混過這一關,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關、張向對方的隊伍仔細看去,隻見許多馬匹上都馱着箱子、口袋等物。
關羽厲聲問道:“這些馬匹上馱的什麼東西?”
高順知道說謊也沒用,隻好從實說道:“不瞞二位将軍說,我們奉了溫候之命,到河内去拜會張楊太守,請他幫助購買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