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者太主观会造成读误

首頁
    評“紅”、講“紅”、考證“紅”、藉題發揮“紅”者多矣。

    自稱“誤讀”的隻此一家。

     而且“誤讀者”是一位年輕的女作家,是網上的著名寫手,有網上的筆名“忽如遠行客”與“爾林免”(不知何意)為标記。

    作者當編輯也寫小說。

    我曾有緣閱讀作者的一些散文,寫得聰慧精細,潔淨空靈,但仍屬于白領小資乃至小女人寫作一類——對不起。

     這樣,她對“紅樓”的“誤讀”使我頗感驚喜。

    她的新作《誤讀紅樓》一書頗有大氣,不拘一格,振聾發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稱啟人心智,動人心魂。

     例如對于小說的前十六回,闫紅即忽如遠行客寫道: 這十六回與後面的風格迥異,它主題突出,内容駁雜……最過分的是第八回,先在回目上打個廣告,說“送宮花賈琏戲熙鳳”,明顯地吊人胃口,誰知隻旁敲側擊地描寫了一陣笑聲了事,極有為了吸引眼球不惜做虛假廣告之嫌。

    這些手段,使得小說高潮疊起,賣點多多……遠沒有後面章節的從容、舒緩與自信,沒有那種妙手偶得的空靈詩意,它寫得太緊張,太像小說了,我覺得這暴露了長篇作者開始時的不自信。

     我的天,這是評曹雪芹嗎?真是少年筆墨,敢想敢掄!然而細想,她說得有理,慧眼識英豪,慧眼也容易識過程乃至疏漏,智者的一失與愚者的一得,都不應該逃脫敏銳的閱讀的眼睛。

    這也是評“紅”上的頭一次吃螃蟹的記錄。

     底下說得就更内行,畢竟是寫過小說的人呀。

     不是每一個作家提筆時都知道要寫什麼,許多細節人物已堆積在他心中,他要為這些東西找到一個靈魂……在這之前,你先要上路,要在茫然的搜尋中,漸漸鎖定你的目标。

    (着重号是王蒙加的。

    ) 信哉斯言!天地良心!你不能小看這個寫網上文字的年輕人,她的誤讀實際上是活讀,就是用自己的經驗、性情、信息、聰明來補充閱讀的所獲,用活生生的生活來解讀作品;同時以作品解讀自己的人生。

    她是從作品中發現人生,從人生中發現文學,從人生,從生活出發,以全部積累和靈性接受作品,闡釋作品,想像作品,體悟作品與感動作品。

     文學閱讀本來就是讀者主體與作者主體的碰撞、互補、互相激活的過程。

    作品是主導的。

    作者對作品是既主導又可能處于自在的狀态,即并不能完全自覺地掌握清晰。

    讀者太主觀會造成讀誤,讀者太沒有主體性了,會造成讀而甚隔,讀而如未讀,呆讀死讀,把一本好書好模好樣地糟蹋掉。

     敢稱誤讀,把自己放進去讀,有點膽子和自信了,讀出點自己的玩藝來了。

     她又說: 随着筆觸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深沉的感情、綿密的記憶翻湧出來,單一的主題不能承載他要傾訴的全部……不再嘗試把他心靈的海洋收束到一個瓶子裡……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掄圓了寫,情感的潮水席卷過來,淹沒所有脆弱的主題。

     闫紅描寫的是怎樣一種小說寫作上的酣暢狀态!得其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