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师之作

首頁
    人,也是從金庸的書中拾回了幾被遺忘的中國夢。

     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華人愛看金庸,一遍一遍地讀,百讀不厭。

    看金庸的小說,好像又回到了唐詩、宋詞,又回到了春秋、漢賦,又回到了《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西出陽關》,又回到了《封神榜》、《七俠五義》、《包公案》…… 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艱苦的環境裡辛勤勞作,繁衍生息,生活得單調、沉重,平凡而缺少刺激。

    但是每個人的心底裡都不可抑制地存在着向往冒險,尋求變化的情結,希望自己的生命中也能出現奇迹,精彩一回。

    武俠小說這種天馬行空、驚險刺激的内容情節,正好适合中國人的口味,能夠填補許多人的精神渴望,滿足了他們的幻想。

    而金庸的小說又是其中色彩最浪漫,感情最濃烈,人性表達最全面最豐富的作品,給予了中國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難怪人們對它如癡如醉了。

     波瀾壯闊、氣派非凡、博古通今、包羅萬象。

     詩詞、曆史、天文、地理、民俗、風光、武術、醫學、巫術、棋藝、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甚至植物學、動物學、心理學等等,奇妙地融彙在一起,構成金庸小說的斑斓色彩。

     那麼廣博深奧的知識,在金庸筆下全部化成有趣的文字,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陶冶和修煉。

    能夠藝術地活用各種知識,現代中國作家中,當首推金庸。

     金庸的小說,差不多全都有真實的曆史背景,主要是宋、元、明、清四個朝代。

    真實的曆史人物,如康熙、乾隆、朱元璋、李自成等,都在小說中出現過。

    對這些人物的描寫,以及對曆史事件的描述,金庸做到了一個優秀小說家該做到的,既不違背基本的史實,又有藝術的升華,包含着他對曆史的深刻認識。

     虛構的人物與真實的人物同處一起,好不熱鬧,造成了奇異的效果。

    比如《鹿鼎記》中韋小寶與俄國蘇菲亞公主一段,除了韋小寶是虛構的,其他均為真人真事。

     當然,真假原是說不準的,尤其是已經過去的曆史,誰又能自诩把握到它的全部真實呢?在滄桑變幻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本無定數,如《紅樓夢》中說:假作真時真亦假。

     金庸為現代小說運用曆史題材樹立了典範。

    他的小說确實做到了: “一方面與曆史有關,另一方面與日常生活有關,……是一部編年史,是一本部落之書,一部有關風俗與傳統的重要彙錄,而同時也是一本供大家娛樂的故事書。

    ”(保羅·門采語) 至于精彩的圍棋棋局,高深的中醫中藥知識,豐富多彩的地理人文景觀,絢麗浪漫的異域民俗風光,……在金庸的作品中更是經常出現,成為吸引讀者的又一重要因素。

     難怪許多人看完金庸的書後,都會由衷地感歎:這個人怎麼會懂得那麼多?怎麼能有那麼豐富的學識?也許,說金庸的小說是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一點也不過分。

     作為形式上的武俠小說,金大俠對武功招式,武打過程也有精湛獨到的描寫。

    他将每一招武功都安上了美妙動聽,充滿詩情畫意的名稱,而且将各種稀奇古怪招數的動作細節介紹得一清二楚。

    就像電影的蒙太奇效果,精彩的鏡頭層出不窮,一個套一個,一環扣一環,讀來津津有味。

     在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中,都穿插衆多武打場面,真是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無一雷同。

    每一回的場景、人物、動作、表情均交代得細緻入微,充滿了現場感。

    再加上慢鏡頭的捕捉和讀者想象力的再創造,絕對要比親眼目睹還要精确,當然也更具美感。

    這也許與金庸曾拍過電影,當過編劇導演有關。

     更絕的是,金庸不僅寫出了動作,還能在描繪“打”的同時,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絕妙的武術和武打者的情緒性格盡顯其中。

    這樣的鏡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