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林至尊

首頁
    就意識到了語言問題的重要。

    他指出: 在世界文學史上,幾乎沒有哪一位作家曾用别國的文字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

    英文與法文十分接近,許多英國人從小就會說法文,但沒有一位英國作家曾用法文寫過一部偉大的作品。

    當然,寫寫普通文章是并不難的,困難之點是在于文字中許多微妙的地方,許多隻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區别,那是外國的作家所不能掌握的。

    據我寫《書劍恩仇錄》的經驗,因為這是一部以清代為背景的小說,所有現代的語彙和觀念我是以絕大努力來避免的,比如我設法使用“轉念頭”、“尋思”、“暗自琢磨”等來代替“思想”、“考慮”;用“留神”、“小心”等來代替“注意”等等。

    這部小說隻是一部娛樂性的通俗讀物,但我想,法國德國那些漢學家們,盡管他們對《尚書》、《楚辭》、《詩經》極有研究,而我許多古書讀也讀不大懂,然而他們未必能分辨“留神”與“注意”之間細微的差别。

    無所謂的通俗小說已是如此,論到真正的文學著作,那更是重大的事了。

     金庸小說所用的筆法,不是純白話文,而是中國傳統小說特有的筆法。

    《射雕英雄傳》開始的一段,活脫是《水浒傳》的手法,甚至用了“遮莫”這樣的字眼。

    但運用得恰到好處,絕不阻礙現代讀者對小說的欣賞。

    雖然不是純白話文,但是口語化的程度,甚至還在白話文之上。

     在現代武俠小說家中,金庸無疑地具有宗師的身份,是名副其實的“武林盟主”。

     他不但是現代武俠小說形貌的塑造者——金庸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恐怕沒有不受他影響的——尤其可貴而難為其他作家所企及的,是他極其廣博的史地與古典文學的知識,以及對人性的深刻了解。

    他能毫不費力地寫出内容真實而豐潤,意境深遠而切理的作品,使他的武俠小說能在消遣之外,别有系人心弦之處,因而具有充分的文學價值。

     “武俠小說是不是文學呢?”金庸說:“我個人覺得,不論哪一種小說,是不是文學作品,屬哪一類小說,沒有多大的關系。

    問題是一部作品是否能夠感動人,有沒有意義,而不是在于它是不是用武俠的方法來表現。

    ……也有人問武俠小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我覺得最主要的大概是武俠小說比較根據中國的傳統來着手。

    它寫的是中國社會,更重要的,它的價值觀念,在傳統上能讓中國人接受。

    它寫的是中國人的道德倫理,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這是吸引中國讀者的一個原因。

    ” 著名學者夏濟安非常愛看武俠小說。

    在金庸尚未寫武俠前,他就對朋友說:武俠小說這門東西,大有可為,因為從來沒有人好好寫過。

    并說将來要是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他一定想法子寫一寫。

    後來,他在台灣看到《射雕英雄傳》,就說:“真命天子已經出現,我隻好到扶餘國去了。

    ” 批評家林以亮說:“凡有華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 事實上,從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教授到販夫走卒,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從黃土高原到美利堅,從老人到孩童,各個階層各個地方,都有金庸迷。

    金庸是中國人(華人) 的金庸。

    本世紀以來,有哪一個中國作家能獲得如此廣泛的接受?有哪些作品能寫得這般雅俗共賞呢? 金耀基教授說:“我相信,能把中國過去的小說、文學材料,運用這樣自如者,查先生是沒有人比得上的。

    ” 倪匡則更是熱情洋溢地贊歎:“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說,每看一遍,都擊桌驚歎,歎為觀止。

    ”“金庸的小說,總評語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後’。

    ” 五十年代以來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金庸的小說風靡港澳和海外,但在大陸和台灣的中國人,卻幾乎不知道他的名字,即使知道,也隻是得自地下渠道。

     金庸在《鹿鼎記》的前面,痛斥“文字獄”的專橫與暴虐。

    這種中國曆史上古已有之的心态,蘊含着統治者對于文化和知以的仇視,對于自由人格的恐懼,歸根結底,是愚民政策的一種表現。

    大陸的十年浩劫,将此種“傳統”發揮到極緻。

    而在台灣,相同的思維方式也在各項文化政策中隐約可見。

     一直到1979年9月之前,金庸的小說在台灣,仍列在“查禁”之列。

    實際上,從七十年代開始,金庸小說已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流入寶島,赢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遠景出版社發行人沈登恩先生回憶: 記得1975年初,我剛辦遠景不久,朋友從香港來,送了我一套舊版的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

    那個時候,我的工作不像現在這樣忙碌,每天好整以暇,有的是時間,不到一天一夜,我就把《射雕》看完,整個腦海中都是洪七公、郭靖、黃藥師、黃蓉、周伯通、歐陽鋒……的影子。

     當時心中有個疑問:“怎麼世上有這麼好看的小說,台灣竟然沒有出版?” 沈登恩找出“查禁目錄”,才知道金庸的小說全在查禁之列。

    但幾乎誰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查禁,反正“上頭”是這樣規定的。

    也許查禁官本人就愛讀金庸小說,但他隻能照章辦事,毫無辦法,“上頭”的規定動不得。

    至于“上頭”是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