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進士,叔侄五翰林”,門戶科第甚盛。
雍正年間,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試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題“維民所止”,源出《詩經·商傾·玄鳥》。
大意是說,國家廣闊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愛民之意。
這個題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規範,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當時盛行文字獄,不知什麼人向朝廷告禦狀,說“維止”兩字是“雍正”兩字去了頭,用意要殺皇帝的頭。
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嚴辦。
查嗣庭受到殘酷折磨,含冤死于獄中,這還不算,連屍身都不得安甯,受到戮屍之辱。
嗣庭的兒子也慘死獄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準參加舉人與進士的考試。
查慎行也受到牽連,奉旨帶領全家進京投獄。
他在途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兩同年。
”後來得以放歸故鄉,不久即謝世。
查慎行留有《敬業堂詩集》五十卷,在清代享有盛名。
趙翼、紀曉岚甚至認為他的詩與陸遊并駕齊驅,互有長短。
查慎行的詩宗法宋詩,内容大抵寫旅途見聞,以及民間疾苦,自然風物,“詩風宏麗穩惬,亦有沉雄踔曆處”。
(林庚、馮沅君語)錄兩首于下,以見一斑:
閏三月朔作
年光何與衰翁事,
也複時時喚奈何。
為百草憂春雨少,
替千花惜曉風多。
魚苗船
幾片紅旗報販鮮,
魚苗百斛楚人船;
憐他性命如針細,
也與官家辦稅錢。
查家盡管道難,但仍是顯赫世家,書香門第。
康熙皇帝在其宗祠外的門聯上題的“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恐非一句虛言。
金庸同代的查氏人中,查良铮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筆名穆旦)。
他在四十年代即已成名,是“九葉詩人”中的佼佼者。
他七十年代寫作的詩,頗能反映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深刻思索,實屬罕見,大概會越來越引起史家和文學界的注意。
金庸與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有點親戚關系。
錢先生的夫人蔣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蔣英又是蔣百裡的女兒。
蔣英曾在比利時、法國學習音樂,在瑞士得過國際歌唱比賽的首獎。
據金庸說,蔣英的“歌唱音量很大,一發音聲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劇院中唱大歌劇的派頭,這在我國女高音中确是極為少有的。
”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緒丙戌年進士,在江蘇做過知縣(《連城訣》的故事似乎與他祖父的一位仆人有關,背景即在江蘇)。
任職期間清正廉明,尤富民族氣節,對于洋教士欺壓中國百姓敢于仗義幹涉,因此而辭官。
從查伊璜到查文清,查家的人物不僅博學多才,而且重氣節,正直剛烈。
這種傳統在金庸日後的小說中,有着透徹的體現。
同時,金庸作品中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那種關注民族、國家命運的熱心,似乎也與他先人的精神一脈相承。
金庸的父親查樞卿是一位大地主,但不是那種土财主,他受過西洋教育,也許與徐志摩的父親、張愛玲的父親等屬于同類型,是過渡近代的中西混雜的人物。
有一年聖誕節,查樞卿送給金庸一件聖誕禮物。
金庸打開一看,是一本書,作者狄更斯,書名《聖誕頌歌》(《AChristmasCarol》)。
這本書并非狄更斯的名作,隻是一本普通的小說,講一位冷漠的、無情的守财奴史克魯奇在一次聖誕之夜,遇見從前一位合夥人的鬼魂。
鬼魂告訴他将有三個聖誕精靈帶他外出遊曆。
到約定的時間,精靈們如期而至。
第一個是“過去的聖誕精靈”,将史克魯奇領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并展現他孤獨的童年生活,以及他怎樣因愛錢勝于愛他的未婚妻而導緻愛情破裂。
第二個是“現在的聖誕精靈”,帶他看到人們怎樣相親相愛,怎樣在貧窮之中開開心心的歡度聖誕節。
第三個是“将來的聖誕精靈”,帶他看到在将來的一個聖誕節中,他孤零零地死了,沒有一個朋友一個親人來關心他。
這些景象使史魯克奇感到震動,終于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慈愛友善的人。
這則故事強烈地吸引了金庸,一直到他長大成人,都将這本書放在身邊,每當聖誕節來臨,便去翻來讀幾段。
他在《聖誕雜感》一文中說:“我一年比一年更能了解,這是一個偉大溫厚的心靈所寫的一本偉大的書。
”
金庸在杭州讀中學。
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在課餘觀賞湖光山色,留連于曆史陳迹之間,還聽說書聽彈詞。
杭州的涼亭、茶樓、廟宇等有許許多多的對聯,金庸記得最牢的是月下老人那一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還有阮元為杭州貢院所撰的“下筆千言,正槐子黃時,桂花香裡;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海潮來”,也印象頗深。
時隔多年,金庸還能背出許多月下老人詞中的簽詞,在随筆中津津有味地引述、解釋。
金庸中學畢業那年,正是太平洋戰争爆發的1941年,在戰火中,他首次離開家鄉,開始了自己人生旅程上的奮鬥與遊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