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可卿的文化基因

首頁
    像現在有人在路上撿到了一個棄嬰,将他養大,人們不會說這個孩子出身是路上,而會按照他家長的身份、職業來确定其出身。

     涉及秦可卿出身還有一個小問題要說一下,就是有讀者以為給秦可卿看病的都是朝廷禦醫院的禦醫,原因是第十回都稱他們為“太醫”。

    既然是禦醫院的禦醫們給秦可卿看病,那秦可卿的來曆一定極不尋常了,這是誤會。

    禦醫院的禦醫确實被人們尊稱為太醫,但是被尊為“太醫”的不一定就是禦醫。

    正如為官者常被人稱為“老爺”,而被稱為“老爺”者不一定是做官的,劉姥姥就叫榮國府把門的仆人們為“老爺”甚至“太爺”。

    在第十回裡寫道:尤氏對丈夫賈珍說:“……如今且說媳婦這病,你到那裡尋一個好大夫來與他瞧瞧要緊,可别耽誤了。

    現今咱們家走的這群大夫,那裡要得!一個個都是聽着人的口氣兒,人怎麼說,他也添幾句文話兒說一遍。

    可倒殷勤的很,三四個人一日輪流着倒有四五遍來看脈。

    他們大家商量着立個方子,吃了也不見效,倒弄得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其實于病人無益。

    ”咱們一聽尤氏這幾句褒貶的話就明白他們都是些什麼水平了。

    賈珍說,馮紫英“說起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請注意:‘友士’就是‘有識’),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再請注意:他可不是專業醫生,但深通醫道),且能斷人生死。

    今年是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還請注意:他是外地來的,不是禦醫院的禦醫,北京沒有常住戶口),現在他家住着呢。

    ”賈珍說已經派人請去了,而且馮紫英還趕緊親自回家去請。

    這位張友士來了以後,賈珍在請他喝茶時再次提到“老先生人品學問,又兼深通醫學”,可見确實不是專業醫生。

    但是這位張大夫果然了得,一号脈之後就确診了,分析了一通症狀病情,而且毫不猶豫地否定了“喜脈”之說。

    下面有一段文字值得注意:“旁邊一個貼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嘗不是這樣呢。

    真正先生說的如神,倒不用我們告訴了。

    如今我們家裡現有好幾位太醫老爺瞧着呢,都不能的當真切的這麼說。

    有一位說是喜,有一位說是病,這位說不相幹,那位說怕冬至,總沒有個準話兒。

    求老爺明白指示指示。

    ’那先生笑道:‘大奶奶這個症候,可是那衆位耽擱了……”接着又分析了詳細病情與治療對策,強調秦可卿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得病是因為“思慮忒過”。

    “此病是憂慮傷脾”等等。

    那婆子說“可不是”,證明張大夫說的句句在理。

    張友士果然見識非凡,開出的藥是“養心調經”之藥。

    那婆子說的“我們家裡有好幾位太醫老爺”,就是前面尤氏提到的幾個庸醫,也就是張大夫說的把秦可卿耽擱了的那幾個連開藥方都要經過集體讨論的草包。

    用這第十回最後賈珍的話來說,這些就是“混飯吃久慣行醫的人”。

    所以沒有任何一位禦醫給秦可卿看過病。

     順便說一下,從《紅樓夢》來看,曹雪芹對不少醫生十分不敬,這裡隻是一處而已。

    比如六十九回給尤二姐治病,就提到了王太醫等好幾位太醫,沒有一個是禦醫院的禦醫,其中那個胡太醫竟然“卷包逃走”。

    我猜想,曹雪芹或者他的家人恐怕受過庸醫的耽誤,所以《紅樓夢》裡好幾處寫到庸醫誤診,也挖苦江湖郎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