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不惜代價為秦可卿大辦喪事:
曹雪芹在寫到賈珍為秦可卿辦喪事時用了“恣意奢華”四個字,表現為:一是按最高規格辦,二是不惜花費巨資。
秦可卿喪事的方方面面,從停靈、超度、祭奠直到出殡,賈珍都是按最高規格來操辦的:“停靈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後開喪送訃聞。
這四十九日,單請一百單八禅僧在大廳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後化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設一壇于天香樓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業醮。
然後停靈于會芳園中,靈前另外五十衆高僧,五十衆高道,對壇按七(即逢‘七’而作,直到‘七七’)作好事。
”還有一大批貴族官宦夫人即内眷們來祭奠,這就要一批女眷、女仆接待。
“隻這四十九日,甯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
也就是說,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這“七七”四十九天都在鬧騰,尤其是“頭七”和“七七”這兩日。
此外我們從會芳園大門洞開,鼓樂隊和執事的規模等都可以看出喪事規格高得出奇。
至于大出殡時的場面之大,讀者都熟悉,就不必多說了。
其次,賈珍為秦可卿辦喪事在金錢上不惜一切代價。
當大家勸他不要過于悲痛,商議如何料理喪事要緊時,賈珍當即表示:“如何料理,不過盡我所有罷了!”在“盡我所有”處有一條脂批:“‘盡我所有’為媳婦,是非禮之談。
”在關于秦可卿用什麼棺材的問題上,看了幾副杉木闆的都不中意。
這時薛蟠說他們木店裡有一副樯木的棺材,萬年不壞,還是薛蟠之父在世時帶來的,有年頭了,原來是義忠親王老千歲預訂的,因為他壞(出)了事,獲罪革職,現在放在店裡,沒人敢買。
“賈珍聽說,喜之不盡,即命人擡來。
大家看時,隻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丁當如金玉。
大家都奇異稱贊”。
賈珍滿意地笑着問多少錢,薛蟠說:拿1000兩銀子來,隻怕也沒處買去,賞他們幾個工錢算了。
曹雪芹寫這副棺材闆子,從高貴的來曆,罕見的厚度,美麗的紋理,奇異的香味、铿锵的聲音和昂貴的價格,寫出它的不凡,主要目的不是要寫一副好棺材,而是突出賈珍的異常心态。
連賈政都看不下去了,委婉地說:“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
”這裡曹雪芹寫道:“此時賈珍恨不能代秦氏去死,這話如何肯聽。
”為了讓死者秦可卿有一個漂亮的頭銜,賈珍不惜花了1200兩銀子,給賈蓉買了個五品龍禁尉,這樣秦可卿就成為五品龍禁尉的诰命夫人了。
1200兩銀子可不是個小數,在曹雪芹那個年代,在北京買一所宅院隻要五六百兩銀子。
一戶尋常人家,一個月十兩銀子日子就可以過得不賴了。